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听力学 > 人工耳蜗 > 正文

复旦被举报院士否认国产人工耳蜗系“克隆”

2014-01-07 15:33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在被学生举报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之后,一则质疑其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克隆国外技术、并存在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再次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年近八旬的王正敏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质疑做出回应。

人工耳蜗能否被“拷贝”?

据了解,澳大利亚在1982年研发的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是世界首个多通道耳蜗装置,日前,有媒体质疑,王正敏团队研发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正是破解了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样机芯片,照葫芦画瓢仿制出的,仅是修改了产品外观和线路。

对此,王正敏回应称,人工耳蜗根本不存在克隆的可能。他表示,1996年,澳大利亚公司赠送给中国两个人工耳蜗,双方合作就此开始。“但澳大利亚公司对人工耳蜗管理极其严苛,中方拿到的人工耳蜗只能用于手术植入。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打开了澳方留下的一个教学用的人工耳蜗,发现里面的所有数据都消失了,基本上只是一个几何图形,并不能明确地看到线路图,用处并不大,但有所启发。”

王正敏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当时,国产耳蜗有很多组件、技术得不到企业的足够支持,团队摸索了很多年,做出来的东西不理想就重新做,最后慢慢地才在实验室里做成了国产人工耳蜗。

“研制成功后,科利尔公司并未对我们国产的人工耳蜗提出过任何异议,就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王正敏强调。他同时表示,针对这一质疑,自己已将人工耳蜗相关材料交给复旦大学,“相信学校会公正处理。”

国产人工耳蜗价格优势明显

所谓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据了解,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将王正敏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正式产业化。

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使用人工耳蜗的患者人数超过2万例;随着近年来国产人工耳蜗进入市场,使用国产人工耳蜗的人数已达1200多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戴春富表示,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比还在逐步上升,价格相对便宜是主要原因。“我国每1000个新出生的孩子中就有一个听力障碍,一个20万元的进口人工耳蜗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都是很大的负担。”

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道行也表示,国产人工耳蜗目前7至8万元的售价,对许多患者家庭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目前,患者家庭对于国产产品的怀疑心理在降低,对国产新产品的使用可信度正在不断增强。”

质量难题待破解

价格不同是否会有质量差别?有报道称,采访了7名力声特人工耳蜗志愿者,其中6人的人工耳蜗仅使用两年左右就坏了,使用时间最短的只有6个月,而目前残留耳内的人工耳蜗已不同程度伤害到志愿者身体。

王正敏回应称,自己从力声特公司得到的反馈是两年内的49例中有2例失效。“我们选择的病号都是极重聋病人,耳聋时间比较长。在选择病人时也没有净拣好的做。人工耳蜗植入后依据每个病人个体情况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有好有坏,但总体上来讲是达到我们预计效果的。”

对于效果差的植入案例,王正敏认为,“我们起步比别人晚,在产品设计和精细度上还不如进口的,但人工耳蜗技术原本就很难保证个个不出问题,损坏率在国外市场上同样存在。我一直跟公司强调,要做好对2例情况比较差的病人的善后处理,对其他病人也要做好随访,这个东西是要终身保修的,公司必须要做好。”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