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听力学 > 听力知识 > 正文

关于建立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2-11-25 09:11来源: 中华中西医杂志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职业技能。从现代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对现代生产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医学服务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尤其近十年,我国生物医学模式的变化更大,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和发展。为培养新型的、能适合国际发展潮流的高级医学技术人才,高等医学的教育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革与创新。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跨世纪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1 建立听力学专业应势而生

听力学(audiology)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一门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听觉功能及听力障碍和康复的科学,是在耳鼻咽喉科基础上,应人类对解决听力障碍困扰的需要而形成,在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力学最初起源于听力检测技术和听力康复等服务内容,其基础是耳的解剖和生理以及有关的声学知识,随后由于电声和数字信号处理及计算机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基础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基础与应用学科。

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2亿5千万听力障碍人群,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的听障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另据1995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听力损失人数大约有2400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达80万。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噪声、药物及其它疾病的危害,听力障碍者不断增加。听力障碍对个体发育、认知等方面均起到了阻碍作用,也给个人、国家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听力障碍人群而言,我国的听力学人才相对匮乏,教育模式和形成规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听力学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所具备的完整教育体系;而听力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基础人才十分匮乏。在这种环境与形势下,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1999年共同筹划建立了听力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并于2000年首届全国爱耳日前夕正式启动该教育项目。听力学教育作为生物医学高等教育的一门新型学科,各类教学工作都处在摸索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面临着教学模式建立、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

2 听力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跨世纪医学人才将要面对的不仅是生物学的人,而且是社会学的人。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应当是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素质。因此,素质与能力、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重点学科的特点,也要体现出我们在听力学教学方面的教学优势和特点。而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方法的理论体系,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后确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及配套的实施策略。

2.1 初期模式 目前已经进行的听力学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本科学士学位水平。学生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年级的在读学生;录取原则主要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推荐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和教研室主要负责人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四年级开始进行听力学基础知识的教授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主要由1996年中澳联合培养的听力学专业骨干教师和国内外在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教授任教;教学体系引自澳大利亚大学听力学专业的模式(在澳大利亚及多数欧美国家,听力学教育属毕业后教育,目前澳大利亚的听力学教育是硕士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美国则属博士研究生教育)。

经过3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成功地为社会培养了三届合格的临床听力学工作者,他们中的大部分目前是临床听力学工作中的主力军;其中也有的同学远赴国外继续深造,并参与了所在研究室的科研工作;部分同学毕业后在相关的公司从事技术支持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针对我国目前医疗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为顺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发现只有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为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它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合格的听力学人才培养问题和如何建立我国听力学教育模式、如何保证对听力障碍人员的服务质量问题。

2.2 稳定中求发展———七年制教育模式的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自1997年开始进行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以来,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在选择综合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宽素质、高基础的医学人才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七年制临床医学课程设置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3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听力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现在的学生应当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并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开始着手进行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方向的计划和实施草案。

经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国内现有医疗市场和国际上对听力学工作人员高水平的要求上,整合现有资源,对现有听力教育水平和教学模式做全面提升,是培养高基础、跨学科听力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前提,是国内医疗市场所需,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改革。于是我们完成了一份关于“建立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的申请报告,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于2002年9月成功地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来自国内外,其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也有来自医学院校和部队医院的领导,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教委的负责人也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加强文理医的培养是国家教委对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方向的指导方针,21世纪将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新纪元,我国医药卫生的现代化和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都需要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我们深知,听力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听力障碍者或他们的家属。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借鉴以往七年制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的经验,也要体现创新性和针对性。

3 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课程设置

从当前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医科、文科、理(工)科的课程既互相渗透又互相依赖和促进,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又为基础科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听力学就是在这种多学科交互发展中诞生的交叉学科,因此对于听力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也应当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

国家教委规定七年制医学专业学生要“具有比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深厚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种自然科学与医学互相交融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具有理科与医科相结合的素质和复合思维的模式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的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有理科学生的思维、医学生的严谨,教学内容既要贯彻现在已经实施的本科听力学教育思想又要有较大的改革与创新,要与国际化接轨,要体现与时俱进,实现培养高层次临床听力医学学生的目标。

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的课程涵盖了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医学两大部分。原则上在综合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接触当今先进的理论知识,为这些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开拓眼界,为获取丰富的知识创造条件,要在内容的涵盖面、深度和教学水平等几个层面获益;在校本部期间要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生物医学课程,要夯实基础;第四、五年进入临床实习,要达到医学生掌握的基本要求;第六学年强化听力医学的相关知识,第七学年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成为学有专长的专业医师。另外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要体现几个原则:(1)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和发挥生物工程系学生基础学科扎实,计算机技术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架起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之间的桥梁。(2)思维方式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3)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层次和阶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通过课堂展示、模拟答辨等方式进行。

总之,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学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做人,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胜任听力医学要求的与特殊人群交往的能力。通过校领导的支持,经过我们的努力,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将体现综合办学,高素质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精神,毕业生是可以达到国家教委对七年制学生培养要求的。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