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筛查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完成筛查率及听力损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依据婴幼儿状态,测试场所、皮肤阻抗和电极位置、脑干发育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听力损害在临床新生儿异常中较为常见,相关报道指出,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约有2000万,其中新生儿听力损害高达6万,严重威胁着患儿生命健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可对婴幼儿的听力障碍早期发现,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治疗,以使听力损伤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中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筛查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67例,女33例;围生期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8例,早产16例,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2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其它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制定筛查程序:在两组新生儿病情稳定后行AABR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患儿发放复筛通知,用AABR在出院1月左右复筛。若仍未通过复筛,需在3个月内回院做全面整体的听力学诊断。2测试方法:为短声刺激声,应用自动听性快速脑干反应测试系统,扫描速率37次/s,35dBnHL强度。依据二项式算法对仪器进行内置,分析处理提取的听性脑干V波,可自动生成re-fer或pass两种结果。3护理:对照组50例在筛查全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50例新生儿均顺利完成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例,其中单侧5例,双侧6例;出院1个月行复筛10例,4例未通过,3个月后行DPOAE测试,其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患儿1例。优于对照组50例43例完成筛查,3个月后测试确诊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患儿4例。两组完成筛查率及听力损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筛查结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完成筛查 |
听力损伤阳性率 |
观察组 |
50 |
50(100)* |
1(2)* |
对照组 |
50 |
43(86) |
3(8)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50例在筛查过程中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检测前准备:在新生儿为安睡状态于,于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测试,控制噪音在40-45分贝;就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向家属说明,保持耳道通畅,确定测试患儿名单,并行详细的记录观察。2测试时间:因新生儿外耳道受压后腔隙易狭窄,耳内出生后1-2d有残脂堵塞和羊水残留,对耳声发射的记录均造成影响,通常出生后24h至出院前行筛查测试,可使初筛的假阳性降低[1,2]。3探头放置:依据耳道外口大小对探头进行选择并调整角度正确放置。探头不可松动或脱落,避免探头移位,以对记录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同时注意探头的导线与身体摩擦有噪音产生。4体位及操作护理:为避免溢乳发生呛咳,新生儿测试时需取侧卧位,对其呼吸、面色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操作动作需轻柔,并和家属有效沟通消除其思想顾虑,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留下详细的联式方式以便进行复查。
综上,AABR法为无创伤的、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对外耳、中外及脏干听神经功能的反映,对感音刘经性听力损失具有转诊率低和高检出率的特点[2-5],需依据婴幼儿状态,测试场所、皮肤阻抗和电极位置、脑干发育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让家属明白测试客观性、无创性、快速灵敏的特点,消除思想顾虑,复筛仍未通过的患儿及时对听力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确定,以为早期治疗打下基础,使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KoK M,Van Zanten C A,Brocaar,M P,et al.Click-evoked Otoaeoustic Emissions in 1 306 Ears of Healthy Newborns[J].Audiology,2005,(32):213.
[2]温瑞金,李琰,罗仁忠,等.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听力评估结果转归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19).
[3]唐向荣,黄丽辉,李红辉,等.听力筛查通过后听力障碍婴儿的听力学特点及病因[J].中国妇幼保健. 2010(27): 3888-3890.
[4]温瑞金,罗仁忠,高胜利,等.两次筛查不通过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婴幼儿听力评估结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16).
[5]罗萍,袁友文,陈贤明,等. 3月龄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学检查分析(附6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 2009(1): 108-110.
- 上一篇:七大因素可致先天性耳聋 新生儿听力筛查很重要
- 下一篇:令人惊讶的新生儿原始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