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保健 > 预防保健 > 正文

潮流生活让听力衰退提前10年

2013-03-03 15:39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上午,由上海市医师协会等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爱耳日上海大型咨询及科普讲座”在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举行,来自全市11家三甲医院的16位知名耳科专家现场为居民提供咨询,开展科普讲座。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近些年,城市中的年轻人酷爱“潮”生活,唱K、泡吧……,甚至睡觉都爱戴着耳机听音乐。长此以往,导致患上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人也越来越多。专家提醒,这些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噪音”可使听力衰退提前10年至20年。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车一族,专家告诫,经常急刹车、高速行驶时开窗,同样会对耳朵听力造成较大损伤。

  案例

  开快车时开窗,出现耳鸣头晕

  小胡近来一直觉得耳朵“嗡嗡”乱叫,头也昏昏沉沉的。起初,他以为只要稍作休息便会没事,可过了几天,耳鸣现象非但没改善,甚至还影响到了日常工作。无奈之下,小胡赶紧上医院检查。经医生询问,原来小胡每天上下班都是以车代步,为了透气,每次开车时总要开着窗户,有时为了抢时间,小胡的车速比较快,并且经常按喇叭、急刹车。医生告诉他,就是这些不良的开车习惯损害了他的听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华伟教授解释说:“高速行车时,风力噪音会严重损害听力。”据一项研究显示,汽车车窗开得过大,开快车时的风力噪声会超过100分贝,长时间会影响到听力。而如果经常急刹车,除了对颈椎不好外,此时尖锐的噪音还会严重损害听力。经常紧急刹车,不仅会造成头颈部的损伤,还会因颈椎反射性供血不足,导致耳朵的定向率出现问题,引起耳鸣、头晕等现象。

  KTV唱歌到半夜,一觉醒来耳聋

  白领王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好不容易盼来了休假,便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来放松放松,KTV一唱就是大半夜……第二天王先生一觉醒来,却发现右耳传来尖叫的耳鸣声,其它声音全都听不到了。经过检查,医生诊断林先生为突发性耳聋,所幸就医及时,听力有望基本恢复。

  李华伟教授介绍,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其病症是以听力损伤为主,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者耳堵塞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不少年轻人喜欢经常去酒吧、电玩城、KTV等嘈杂的地方进行娱乐消遣,可这些场所的噪音较大,在里面停留太长时间会对听力造成伤害。据观察,长期被高强度噪音“包围”伤害,其听力衰退要比普通人提前10年至20年。

  连续加班熬夜,耳朵“重女轻男”

  在某外企任销售主管的黄女士最近因为一个单子,连续半个月都加班加点,甚至好几个晚上通宵熬夜。可就在工作即将结束时,黄女士感觉到耳朵里总有嗡嗡声,还有眩晕的感觉,刚开始她没有在意,只是以为自己太累了。而后来,她逐渐发现女人说话能听清,反而听不清男人说话,这才来到医院就诊。经诊断,黄女士患上了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殷善开教授介绍,所谓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就是对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而对高频段的声音不产生影响,所以才会出现“重女轻男”的状况。

  其主要症状是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会反复发作,但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感冒或偏头痛。据了解,低频耳聋和压力大、情绪紧张有关,因此在白领中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在工作忙碌、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中高发。

  电话连打8小时,耳朵闹“罢工”

  小杨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为了方便联系业务,他配置了两个手机。有时候,业务实在太多,通常一个手机还没挂掉,另一个手机就开始响了,他也因此不得不被动地“煲电话粥”,两三个小时电话保持不断是常事。甚至一天工作8小时都在接听电话。平时,小杨还习惯使用电脑时戴耳机,上下班途中听MP3。

  今年,小杨开始经常感到耳朵胀痛、听力下降,时不时还有耳鸣、头晕症状。日前,他在上班途中接完一个电话后,突然右耳发出鸣音,一下子什么也听不见了。惊慌失措中,他赶紧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上了突发性耳聋。

  殷善开教授表示,小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同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及手机等电子设备过度使用有关。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因携带方便而风靡一时,尤其在青少年中很是盛行。他们经常头戴耳机听音乐或外语,自认为是一种潇洒、雅致的精神享受。殊不知,由此也会带来一些潜在性危害。殷教授说,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如用手机煲电话粥、长时间听MP3等,都对耳朵有一定的危害。

  提醒

  少去酒吧迪厅,适当佩戴防护耳塞

  殷善开教授表示,预防耳聋应尽量避免长期处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少去酒吧、迪厅、KTV等噪音较大的娱乐场所。此外,鞭炮等突然的强烈声音冲击,对人的听力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儿童,所以放鞭炮时最好捂住耳朵。如果长期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应佩戴防护耳塞,如此可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减轻噪音对耳朵的损害。

  对于某些市民为求安眠,选择戴着睡眠耳塞睡觉。专家表示,耳塞只能避开噪音,对因其他原因引起的睡眠问题则不起作用。此外,殷教授也提醒,对于慢性耳鸣患者来说,不建议戴耳塞睡觉,反而应该避免无声环境,因为少量的噪音能够减轻耳鸣的症状。

  避免长时间打电话、大声听音乐

  殷善开教授建议,最好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娱乐产品,包括长时间煲电话粥或者大声听音乐。他提醒喜欢听MP3的朋友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在开车、乘坐公交地铁时,由于外界环境嘈杂,人们还会不自觉地将音量调大,耳朵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强烈音响,容易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应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听音乐,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响度,即在听清楚前提下的最低响度。

  殷教授还表示,连续听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必要时可适当休息一会儿再听。而长期使用耳机的人,如感到耳痛、耳鸣等症状时,应暂停使用耳机,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就诊。

  突发性耳聋后,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李华伟教授介绍,突发性耳聋是否能治愈主要根据患者听力受损伤的程度来决定。但是一些患者发生突发性耳聋后,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休息一下就可以了。李教授指出,实际上,在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发病两周内及时治疗的,约60%的病人可以恢复听力。殷善开教授也表示,如果病程超过一个月,治疗康复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一般治愈率仅为5%-10%。专家提醒市民,若突然发现自己听力出现问题,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确定病情后,更要及时接受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佳,超过一个月才治疗,效果就不明显了。

  此外,殷善开教授也指出,不少病人认为戴眼镜可以显得有文化,而戴助听器则是有病的体现,再加上戴上助听器的确会感到不适,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还会有噪音,因此便更加排斥佩戴助听器。还有人甚至认为助听器会越戴越聋,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殷教授说,使用助听器后听力进一步下降在临床实践中的确存在,但很有可能是原有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是其他致聋原因,比如病毒感染致突聋,而及时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可保护残余听力。

  保护听力要学会自我放松

  “要想保护听力,首先就要学会自我放松。 ”专家表示,保护听力应从自身做起,年轻人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用耳习惯,在压力面前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减压,心理焦虑较严重时应辅以心理治疗。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不要熬夜;同时还要注重加强营养。

  李华伟教授特别强调,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听错别人所说的话,或者经常要求别人重复刚刚说过的话,又或者看电视时,总是习惯性的将音量开得过大,经别人提醒,发觉自己出现答非所问或者嗓门越来越大的状况,就要注意可能是自己听力下降了,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