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学网汉东声总编指出:从助听器整个产业链划分,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业属于助听器制造业的上游。历经数十年的资源整合和行业并购,基本在2010前完成。尔后其综合效益开始逐渐释放出来。其结果是助听器芯片供应渠道整合成两个:一个是厂家自主研发和独家使用,另一个是提供可做二次开发的公用助听器芯片。目前所谓6大助听器厂家均采用第一种方式,自己独立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芯片,仅供自己产品使用,而其他助听器厂家则向公用芯片厂家购买。

显然,由于芯片的独立开发,助听器的竞争必然从单纯的功能上升到芯片工艺上。在第57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展会上,中国听力学网专家的预测得到验证:推出更先进的助听器专用芯片硬件平台,已经成为新产品发布的主要内容,同时基于这些平台的助听器生命周期被快速降低到2年时间之内。比如瑞士峰力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助听器技术平台:Quest平台。而就在去年,该公司在56届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上,发布了Spice平台。这已是该厂家在过去十年来推出的第三个助听器专用芯片硬件平台:从早期的130nm到现在65nm芯片制作工艺,计算能力、电池功耗、无线通讯能力、存储容量和兼容性等得到明显改善,能大大提高助听器现有的功能,包括双耳声音融合、声音场景分析和处理、风噪声言语强化和自动立体聚焦等,据悉能提高40%的言语理解能力。由于芯片平台的改善,导致厂家助听器产品线的扩充,我们看到的是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经济能力和听力损失的不同需求的助听器的推出,从医生植入的深耳道助听器到耳背机不等。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本次展会上,也推出基于自己芯片工艺的助听器平台:Micon平台。据悉该公司使用的芯片能达到每秒25亿次计算,是该厂家现有芯片计算能力的两倍,并能将助听器扩展到48个通道,频率延伸到12000Hz,并能覆盖该公司主要产品线。其结果是声反馈速度能快、方向性处理能力加强、自动识别和学功能的完善等。

芯片是隐藏在助听器硬件和软件后面的大脑,暗暗地在指挥一切。当数字助听器还在去模拟化时,很难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现在时候已到:以平台为名的助听器芯片工艺已经开始进入前台,公开竞争!
- 上一篇:助听器标准浅谈
- 下一篇:助听器降噪技术的应用和最终验配效果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