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聋人成功故事 > 正文

高晓笛:坚守人文精神家园的聋人女画家

2015-03-21 09:21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高晓笛生于诗文之家,禀赋颖异,虽然自幼失聪,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但是她的思维智慧和视觉能力反而更加敏锐,加之她家学渊源,好学上进,成为近年来渐为大家熟知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工笔花鸟画家、岩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高晓笛生活和工作在无声的世界里,少了许多干扰纷争,高晓笛三十多年是在“静下心来画画”的状态下成就了自己的艺术。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从高晓笛笔下处处可以体现出她对文化精神的守望。高晓笛经过很长时间的艺术探索,用笔墨构筑了自己心灵里的一个精神家园,形成了自己独特绘画内容和艺术风格。她的艺术精神家园,也正是我们所有人渴望找到的精神归宿。她的作品大都是对自然界之中的花、木、草、虫、禽、鸟等自然物象的描绘,使其向艺术情感化转化,使人会对大自然产生新的意境联想。把山野花鸟等大自然的造化,刻画的深邃、朦胧、清新、静谧、神秘的美。高晓笛花卉系列作品,变化自然,结构准确,线条勾勒自然流畅,展现出勃勃生机,鲜活且生动,仿佛含有自然的芬芳,泥土的气息。如在《晨》的作品里,我们看到荷塘中,绿叶间,缕缕雾气飘出,一只黄郦似曲似歌,几朵莲花似听似应,平静和谐。
  中国画和人品的修养、画家的价值诉求关系非常密切。人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可助其画品提升。人的修养在不断进化着。艺术境界也会逐步产生变化。高晓笛以平常的心态,在平静中体验无处不在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激情表达价值诉求,由此,她对自然、水墨、技法、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也变得更含蓄、博大、沉静,也更富激情,作品洋溢着对自然的爱,处处流露对自然敬畏的心态。她的灵魂深处被大自然的竹木葱浓、鸟语花香所占据。所以,在她的作品深处,无不表达对自然的尊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亲人的关爱……
  久居城市的人们,日日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深处,一颗心,早已落满尘埃,疲惫而混沌。喧嚣与霓虹,虚幻的浮华,每天无数人擦肩,再终成陌生。寂寞而善感的灵魂,竟寻不到一处可以搁置心事,回归自我的角落。当你看到高晓笛笔下大自然,看草,看叶,看花。闭上眼睛,仿佛新鲜空气扑鼻而来,让人向往不已。红荷、粉荷、白荷不同地向人们展露出她隐藏的美丽娇容。不禁要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和谐精神产生向往和依爱。作品《金色池塘》中霞光映照绿色生命,水莲、蒲草、白鹭各自展现自己的艳丽。青翠新绿,妩媚多姿,好像少女的面容;明亮灿烂的金黄,热烈奔放而又安静。一草一枝都把那种纯粹而无所顾忌的姿色亮出得淋漓尽致。池塘里两只白鹭尽情地享受自然气息。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绿,每一种都有细微的差别,层层叠叠,是池塘最美丽的装饰。池塘却是那样宁静,那样温柔,那样平和,那样生机,是包容一切的宽广,是沉淀一切的深隧。一个池塘却在高晓笛笔下变得绿意盎然,无限生机。好像是另一个世界!
  如果仅仅纯自然描摹花的美丽和鸟的灵动而缺少思想和情感的传达、技巧与创意的结合、绘画精神与时代气息的融会,所创作出的作品也必定索然无味。如果没有对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作一番仔细观察和描绘能力的刻苦训练,没有捕捉物象神采气韵的能力,是不可能从中提炼出意味深长的美的。只有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才可以从自然中发现最美的细节。
  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因此,高晓笛经常是在感动中创作作品,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中创作作品。她特别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高晓笛所有作品的内在意蕴。其中,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家》系列为例,作品大都以美丽的瓶花为主,温馨的桌布上是盛着香茶和咖啡的碗碟,晶亮的桌面上是花朵和猫儿的倒影。虽然这些很平常的静物,但却流露出高晓笛对精神家园纯情的炽烈,散发着心灵的芳香。诉说着生活、生命的宁静和激情。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弥漫着数不清的各种花香,沁人肺腑久久不散,这么多的美景花香,让我一遍又一遍地观察回味、唇舌留香,经久不褪,生动感人,美不胜收。的确,宁静和温馨的生活,是现实更是理想。能够长久打动人心的不是画面的炫耀,而是画家赋予作品的内在激情,它寄托的精神理想,以及画家才华显现的美感。在高晓笛的作品里,我们就感受到这难得的真善美。
  同用水墨,同一个景物,但每个人对水墨在对景物的描述是大不相同的。一般画家,以详细刻画所要表达一个主题为主要目的;而高晓笛更主要是用心在画,重于精神内涵,用自然的一景一物表达人文倾向,大胆的汲取外来的造型和色彩语言,以“中西融合”技法表现作品的自然融合的倾向,达到画家个性追求的需要。从画面上看,对生活的激情和活泼的个性决定了高晓笛的画面色彩缤纷丰富、温馨华丽,但特别强调以从对比中取得平衡。她的画大多有感而发,是真情和激情推动着画笔,所以画面繁茂丰满而不琐碎,华美亮丽而不甜俗,格调甚高。比如那些玻璃器皿和布料的质感的画法,与比较传统的花叶的勾勒、渲染的方法很自然的用在一幅画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似乎是把身心和灵魂得到滋润流淌到纸上,融入作者更多运思运情的感悟、体验。高晓笛的“佛光”系列是以荷花为颂扬对象。她把荷花各种娇姿和雅致的品格描绘的淋漓尽致。粉荷情彩飞扬,白荷俏不争艳,雅俗共赏;含苞荷花悄悄展示生命意趣,盛开荷香淡淡抒发高洁情怀,飘落残荷倾诉相思苦情……多姿多彩,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高晓笛由于对细节的关注,在追求"似"与"真"的前提下,要求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生命特质,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兴充实的诗意。
  画家通过深入体会对象的过程,达到物我两化、情景交融的境地,从而形成鲜明的意境。没有自我的感受、鲜明的意境,便没有独特的创造,即无从把客观物象进行取舍、提炼、概括,要塑造出具有生命意义的艺术形象是很难的。高晓笛作画是把自己对客观自然的深切感受不断地进行思索,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形象、情趣,以及所处的环境等优美的东西如何用形象、构图、色彩、笔墨等去表现,形成和谐灵动的主题后再画下来。这种种思索,在高晓笛头脑里逐步地推敲,丰富、完整,形成具有鲜明形象的画面,以求预期达到较为完美的意境。中国画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对象的最美特征和画家精神感受融合与水墨表现才能产生诗意,才会产生情景交融的诗意形象,达到作品“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人文意境。如果只求逼真地描写对象的外形,即使是写生的作品,也难免使人感到乏味。对中国画理解的人,把作画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六根齐动,六尘齐现,但是又淡然无心悠然无住。点线色墨一次比一次有所升华,以身心修养境界来提升作品境界。而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的画,不知笔墨里有如此乾坤。高晓笛的画,只所以有诗的境界,是她高尚的人品和丰富的学识体现。
  高晓笛兼任多年的四川省聋人协会主席。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公益活动。挤出创作之外时间通过书信和见面的形式帮助和鼓励爱好创作的残疾人朋友,有时总不想让人知道捐出一些作品去帮助困难的残疾人和一些失学的孩子。18岁起,高晓笛开始跟蜀中著名工笔画家朱佩君学画。学书法、画线条、辩色彩、勤临摹。高晓笛为观察自然界花因风、晴、露而变化多端,鸟因四季变化而有不同神态,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雨中盛开的梨花丛中、数不清的动物园、植物园里及农村郊野的鸡鸭动物成了她画笔捕捉的对象,处处留下高晓笛辛勤的足迹。由于听力障碍,高晓笛学画要比一般健全人付出更多,每一笔描绘,每一个细节,每一种颜色需要反复琢磨。1979年,她的《蜻蜓荷花》在四川省美术展览中获得三等奖开始,此后她的作品《雾》、《春》、《百合》先后入选全国各种展览并得奖,当年被四川省美协吸收为会员。她大量阅读中外名画,广泛吸取艺术精华,二十年常跑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的习惯从未间断。她总是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去写生去画画。逐渐大胆吸取新的观念,不断改变自己,在突破上用功夫,不去重复别人的“程式”,而是有了自己的风格。先后创作的《老山月》、《峨嵋珙桐》、《百合双碟》、《木百合》、《秋韵》、《铃声》等一系列力作都大胆把西画的技法和水墨写意相融合,使这些作品涌动着浪漫主义激情和现实主义的思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高晓笛作品风格严谨典雅,豪放洒脱,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她笔下的花鸟突破了传统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以人文精神让静物活起来,在感动与柔静之间,整体气势与精微表现之间,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在绘画语言上,创造出一种“细而不腻,工而不匠”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作品《梦幻曲》中十多只白鹭,蓝色天空,蓝色的河面,营造出水天一色、一碧万顷的意境让观者联想翩翩,画中的景致现实中还会再现吗?高晓笛的许多作品,如《一池清水》、《午间歇息》、《生命依恋》等,虽然内容与构图不同,但画家在营造意境美方面则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她不仅抓住了每一物每一景的神和美,而且体现了画家对于水墨生命的感受——爱。画上有诗的意境,不等于画中有诗。高晓笛很少在画面上提诗,可她的作品却很有诗意。她将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一只躺在沙发上可爱的小猫,静静沐浴在温馨的家中;盛开的花枝上停着一对鹭鸶,张着小口交流着……这些画面看来似乎没多大意义,但稍经玩味,就会产生联想,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的使你心灵平静,而有的也许会使你联想到遥远的过去,儿时的生活。这一切都会使人们感到亲切,动人心弦。艺术作用的微妙就在意境美,在于那种一半在画上,一半留给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是画家将自己感受到的,而且是非常强烈的感受,用一定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观众的意境。艺术创作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细细品味高晓笛的所有作品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自然界和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都环绕在身边。画家用诗人的眼睛将捕捉到的美好瞬间通过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高晓笛作品的生活美充满每一处空间,大到浩渺的天空,一望无垠的湖荡,小到身边的蜻蜒、草莓,内容丰富多彩。荷花、山茶、玉兰、杜鹃、菊花、柿子、樱花和春燕、鸳鸯、白鹭等这些普通的物类,都成为她经常画的题材,重点表现的对象。在他笔下,这些东西被表现得生活味十足,情趣跃然于纸上,令人备觉亲切。作品《盛世》用玉兰花、红白山茶花和竹子构成,暖色调烘托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场景。让人联想到明天生活的美好,颇有回味。又如《箫声远去》,竹林是一片单纯的世界、充满童贞的天地,远离尘世间的繁琐、虚伪、做作,不用彼此提防。一只小鸟独自静思,那神情,仿佛寻找悠远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鸟渴望找到属于他们的空间,于小中见大,在细微中向人们发出的对鸟类关爱的呼唤。
  高晓笛工笔画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与平和,在写现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她用诗一般的感情和笔墨,为她的花鸟画开辟了新的意境。正是她把“艺术看作是情感符号的表现”,抓住自自然然的生长物最美妙的瞬间,最优美的姿态,在创作中融入思想感情、主观感受,就赋予花鸟以生命和特殊的象征含义。将“情”融入笔墨,将“思考”表达给受众。不论她的技法如何变化,她的画仍然与水墨异曲同工,包含东方诗情,形成自己独创的现代型态的“国画”风格。这也是说明高晓笛的视野已经离开了古人和前人的画稿,着眼于自己内心珍爱的自然和生活去诉求对美的认识,使她的作品赋有了水墨精神和生命的灵魂。
  高晓笛,女,汉族,1955年出生重庆,祖籍天津。失聪。少年师从名老画家朱佩君先生,擅长工笔花鸟兼人物。1984年调入成都画院,任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十艺善缘书画艺术中心副主任。
  1998年参加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深造,受到著名画家、中央美院教授蒋采苹的指导,在工笔画创作中融汇中国古典画中的优秀传统技法及西方印象派手法,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作品相继在《美术》、《中国画》、《中国书画》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幅作品被选送到西班牙、南斯拉夫、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部分作品被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友人收藏。代表作品《家.系列》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美展并获奖,先后获“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银奖、日本扎幌市 “中国美术展”优秀奖、日本北海道新闻社奖赏等。先后入选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全国新时代中国画大展、《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并荣获全国书画院百佳书画家称号。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