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纯邪无洁:生日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残疾人学校了,记得是从初中的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做活动联谊认识了好多聋哑的学生,后来成为了朋友。以后每年都会跟学校的朋友们一起过生日,虽然现在在外地工作了,生日还是一定会回去的,我觉得这个是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记者微访(肖娟 实习生赵小燕):本是一次普通的学校组织的联谊活动,却让他结交了一群特殊的聋哑朋友,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给予和获得的幸福。
昨天,25岁的黄冈小伙张聪说,从初一开始,11年来,他每年都要去那所聋哑学校,和学校的学生们一起过生日,“吸取正面能量”。
张聪读初一时,跟随学校组织,到当地一所聋哑学校去“献爱心”,接触了很多“与自己不太一样的同龄人”。出于好奇,他经常去玩,跟老师学简单手语。
有一次,大家上课时谈起“最想要的东西”,很多人表示,希望能跟朋友们一起过生日、吃蛋糕,一起玩。如此简单的愿望让张聪很惊讶,老师告诉他,这些聋哑学生除了同学,基本上没有好朋友,因为正常的小朋友会嫌弃他们。
于是,张聪特地在生日时,带去蛋糕,邀请大家一起庆祝。那一天,所有人都特别开心,张聪决定,以后每年生日都在这里过。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都非常支持,每年都为他安排场地。
后来,张聪长大了,曾经的聋哑小伙伴也都各自读书、工作,但大家还经常通过书信、网络联系。这些特殊的朋友,越来越让张聪感觉到强者的力量。
比如,当张聪在大学里得过且过时,17岁的女孩小李写信说,自己不想成为父母的负担,很想出去工作;当张聪在武汉找工作感到郁闷时,女生小胡告诉他,自己通过努力升职了;当张聪工作中受到挫折时,男生小张跟他说,自己在工地干活,为了不给工友添麻烦,会给每一件东西编号,只要工友打个手势,就能把工具递过去……
“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却都那么坚强,还经常鼓励我,告诉我遇到困难该怎么解决”,张聪说,有些道理,如果是正常人讲出来,他会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出自于这些聋哑朋友,他会感到羞愧和震撼,“这些书信、邮件,就是我的心灵鸡汤”。
张聪说,这么多年来,他越来越觉得,和聋哑朋友们书信来往、去聋哑学校看望孩子,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帮助”甚至是“施舍”,更应该称作“交流”“彼此了解对方的挫折和困难,分享快乐和体悟,他们和我们真的没什么不同,我们每个人都讨厌被另眼相看”。
如今,张聪在武汉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今年端午节,他又回到这所学校过生日,带着一群聋哑孩子放风筝,“超级开心,然后能量满满地回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