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黄河善谷”助残疾人在新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

2012-08-21 19:18来源: 未知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红寺堡区的汇川爱德制衣厂
 
红寺堡区的汇川爱德制衣厂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茜):在美国有一个“硅谷”,无数怀揣梦想的技术精英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在中国西部腹地的宁夏,有一个叫做“黄河善谷”的地方,同样是许多人圆梦的地方,不同的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残疾人。

  位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汇川爱德制衣厂成立于2011年,目前有员工150人,其中有残疾人44名。他们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自我,和正常人做一样的工作,却享受更多的福利。汇川爱德服装厂的副总经理王战和介绍说:“残疾人比正常人的工资高出20%,提供免费的食宿,大病不出红寺堡,小病不出厂子,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3%作为残疾人的救助资金,主要用于工资补贴、福利补贴和大病医疗。残疾人的收入,像今年的五月份吧,最高的拿到2800多,最低的一千五六百,残疾员工的平均工资接近两千。残疾人主要在专用机器上工作,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今年要盖的新宿舍楼,里面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爱德制衣厂坐落在红寺堡福利企业创业园里,宁夏人给这个两年前创立的工业园区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黄河善谷”。黄河既是宁夏平原的幸福河,更是宁夏人民的精神源泉。“善”是慈善的意思。“黄河善谷”就是一个聚集慈善资源、发展慈善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一个扶持残疾人培训就业的发展平台。

红寺堡区的汇川爱德制衣厂
制衣厂残疾人骨干李小琴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黄河善谷”的核心地区,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20万人口中有1.4万残疾人。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保障残疾人最基本的劳动权利,吴忠市规划建设红寺堡福利企业创业园,引进公益慈善企业,让众多身体不便的残疾人走进工厂,成为上班族。

  48岁李小琴20年前在老家摔断了腿,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留下了残疾。15年前,她响应自治区“生态移民”号召搬迁到了红寺堡,重新医治了腿后一直务农,直到两年前,听汇川爱德服装厂招工,便来了服装厂。如今她已是工厂的技术骨干,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她说:“现在好多了,之前(在)老家不行啊,在山区嘛。现在好得很。至少现在劳动,一个人就行了。以前在老家,都是山路,一个人没办法干活。我当时在电视上看到,红寺堡搬迁,我当时就说,我也要搬到那边去,这里的山区我不喜欢。现在(在工厂)不用晒太阳,收入有保障。(家里的)年收入3万来块钱。”

  从海原县搬迁来这里的刘旭洋已经38岁了,由于小时候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在老家要靠老人养活着,一直没能建立自己的家庭。搬迁来到红寺堡后,通过参加残联举办的学习班的学习,现在在服装厂工作。他笑着说:“这里管我们吃住,收入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可好了,在老家一分钱也赚不上。我要在这继续干下去,赚了钱娶个媳妇,生个娃娃!”

  宁夏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每年有近100万各类困难群众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救助和帮扶。在多年摸索后,宁夏总结出了这条变“输血”为“造血”的道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更有效地聚合社会慈善资源,兴建产业园区,实施特殊政策,进而吸引慈善家和企业家兴业行善。

红寺堡区的汇川爱德制衣厂
兰州市城关区儿童特教中心老师正在上课

  甘肃省会兰州,黄河穿城而过。这里虽然没有“黄河善谷”,但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开辟出了自己的一套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措施,努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兰州市城关区立足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打造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办事服务中心、图书阅览中心、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中心和儿童康复特教中心,为广大残疾人构筑了一个设施先进、服务优质的“温馨家园”。“现在重量块数是五块,重量大约15斤左右。你用好的这条腿带动,先做10个到20个,然后渐渐地,用左侧(好的腿的一侧)的力量渐渐减轻,再加大右侧的力量……”

  张宏坤,是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康复指导员,他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由于小时候的一次事故,导致他失去了一条腿,装了假肢之后,他每天坚持康复训练,如今已经可以双腿交替下楼梯了。为了把自己的康复经验传授给其他残疾人,他选择了来康复中心工作。“这是什么?苹果……这个呢?葡萄!”

  这里是儿童康复特教中心,一名口吃儿童在接受课程。城关区儿童康复特教中心成立于2005年,已经为全省400多名孤独症、智障和脑瘫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

  走出儿童康复中心,一段优美的吉他声将记者引进了残疾人按摩培训中心,原来盲人按摩教练李松荣正在工作闲暇之余练习吉他。李松荣说:“按摩培训这块由我们来教。这是残联给我们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给我们提供按摩的场所。”

  按摩是盲人根据中医理论原理提供的一项保健服务,成为中国盲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同参加技术培训的盲人一样,中国约8500万残疾人在五十余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享受着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理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回归社会。重新找到人生价值和尊严的残疾人,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期望。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