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你我他
人打从娘胎里就开始与“听力”结缘了,没有人敢说他和“听力”无关。生活中“听力”和“听力问题”无处不在。
1、 那我们要问在娘胎里什么时候就开始听到声音?(胎教的科学性)上海新华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黄治物
2、 谁偷走了我们的听力?(听力损失是怎么回事情)
3、 谁又能还给我们听力?
4、 宝宝的听力与宝宝的人生相关吗,记住听力也可以改变您宝宝的人生。
5、 我的听力谁做主?(我的听力,我的人生)
——听力的重要性,您清楚了吗?真的那么重要吗?
——听力问题到底多复杂?您知道吗?真的很复杂?也许!也许!
我是个听力医师,不敢说水平如何高?但好歹也是我国第一批专业从事听力的人员之一——(20多年吧)。应该写点什么,做点什么,对吧!
我注定好像要和“听力”结缘是的。我想我这一辈子也只能在这个“听力”小圈子转了,好在有点“阿Q精神”,自我认为听力最重要,混起来也就知足矣!
一直总想写点什么,可就是觉得没有太多时间去写,还有就是觉得要写个东西总的像个样子吧,如写本厚厚的书什么的,因此总是很难开头。日前受“启发”,想想为什么不可以随意时时写点,可以用些零散时间,想来好大夫网的氛围比较适合这种形式,故我想以“临床札记”的形式来记录我临床中遇到的“典型听力病例”,同时也写写“听力随笔”,介绍些听力科普以及“我的听力生涯”等等,为此,望大家多来顶顶,鼓励鼓励我朝前迈,先谢了!
今天就从讲一个故事开始吧。
“来世我们再做母女”
话说上个月,我以前的一个患者(算来已有三年多未联系了),母女千里迢迢从武汉来到上海找我,干什么呢?
情况是这样。患者,女性,24岁,今年刚考上湖北某大学经济类专业硕士。
该患者自幼丧失听力,据她母亲说她应该是国内第一批早期(1岁左右)就佩戴助听器的小孩,还是在邓元诚老前辈给配的,当时只配了左耳(可能是经济问题)。到我这里时已有12岁了吧(具体已记不清楚了,只知道当时已上初中了)。找我的时候好像是当时助听器全数字机刚上市,她因为要上初中了,妈妈要给她配新的最好的助听器,结果跑了武汉很多家验配店,小孩就是说效果不如她当时佩戴的模拟机,就慕名来到我当时所在的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要求我帮她调机。记得当时我也帮她调试了好几款,记得是也都不满意(我当时觉得还真是奇怪,心里不爽),也许是不能使小孩满意,最后只好给她配了瑞声达的143PPV,效果他很满意(为什么呢?涉及到技术上的问题,以后我还会谈到这点),她妈妈一下买了3台助听器(说是要备用,怕以后不生产了),记得当时我觉得她右耳也适合配助听器,我应该建议她右耳也佩戴助听器,结果是她觉得不习惯,不接受。到这次来,还只是左耳佩戴。也许若干年之后又来找过我,我应该是成功地给她换了个数字助听器。这期间我和她妈妈还接触过很多次,有时候空闲点我们会在一起谈论她女儿听力问题以及成长过程中听觉语言康复问题(她妈妈真的为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有时候谈着谈着妈妈都要掉泪,她没上过一天聋儿康复班,从小妈妈教,然后就上正常幼儿园和正常小学、中学和大学,现在马上研究生要入学了。在交流中我当然帮她妈妈解决了一些听力及听力以外的康复等问题,并给过她妈妈很多好建议,当然我也从她妈妈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注:实际上我现在很多好的经验都是来自于许多听力障碍儿童家长的交流,用心体会得来的),这样我们就成为患者加朋友了。
我到上海新华医院已经整整三年了,我想我们应该有四年时间未见面了吧。上个月突然她从我以前同事那里得到我的联系方式,和我联系上了。说她女儿考上研究生了,以前的助听器也用了好多年,想换个新助听器,但是在武汉花了几个月时间,新助听器还是很不理想,所以想到了我。我说那你们来上海吧,结果她们就来上海了。当天我给她调好了一款助听器,结果是她说听清他人说话很满意,但总体感觉又不是特别满意,问她怎么不满意,她自己也表达不清楚。这时已到中午时间了,我就叫她妈妈带她到上海市区转转,让她感觉一下外界各种环境,看看能不能适应点,第二天再来调试。
结果第二天下午四点我才有空接待她们,她妈妈真厉害竟然把她的助听后的感觉挖掘出来了。她妈妈的描述是“她感觉现在助听器听说话交流的声音很清楚,但是总体感觉有点太清净了点,就是说以前助听器除了听到讲话声,还可以听到外界很多其它声音,现在只听到讲话声,其它外界声音少了,到反而觉得环境有点太寂静了,这种寂静使她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也就感到不舒服”。有了这种描述,对我来说调试助听器就简单了,很快经调试后,她非常满意。大家心情都特爽,这时也没其它病人,朋友见面有时间肯定要聊聊,最后她妈妈说这辈子把女儿培养成这个样子也满足了,也很有成就感,但她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她被女儿的话感动了,我问她是什么话?她说她女儿对她说“妈妈来世我们再做母女”,妈妈说:“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母女,你还不把我累死啊”女儿说:“不,来世我们再做母女,你做女儿,我做母亲,让我来好好照顾你”,当时还有我的助手和实习生,整个验配室变得异常寂静……..。
——从这个故事里,无论从专业上还是情感上都让我感触很多,从专业上也带给我很多思考,随后,我还会提及故事中的专业问题。
- 上一篇:山铝生活区田福玲:家有智障儿却乐善好施
- 下一篇:州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