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国际耳内科学会年会和第三届北京国际耳科论坛如期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耳内科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医学听力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中国听力学网获悉,此次参会的邀请嘉宾超过130多人,基本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好学术水平,加上上参会代表,近700人的大会可谓听力学的一大盛事。
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教授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为题的主题演讲,拉开了为期三天会议的帷幕。法国基因科学家克里斯汀. 贝提特教授介绍了“一种快速可靠的Usher综合征新型诊断方法”,意大利马提尼教授则以“听力学最新研究是什么”为题,介绍了自从听力学领域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贝克西以后,他认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治疗内耳疾病的药物,对此他做了详细介绍。来自美国的骆冰斯汀教授介绍了耳蜗用于治疗前庭疾病的创新实验,虽然他的实验表明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对于美尼尔氏综合症没有较大用处,但是对于其他前庭疾病有一定价值,目前他们正在美国向食品药品监督局申请临床实验。
未来三天,这些科学家将从医学的角度来阐述听力学的应用,包括基础研究、各种动物研究模型、组织工程学进展、基因筛查和临床应用、耳蜗和前庭病理和诊治、生物工程医学、听力康复医学等。仅从这些领域来看,此次学术会议涉及主题非常广泛,其实已经超过了耳内科学这个界定的范畴,再次凸显了听力学跨界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in Audiology其实是由从事听力学的医师组成的学识组织,正如其社团宗旨指出一样“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standards relevant to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audiology.”维护和改善听力学领域和医学实践有关的伦理和科学标准。因此,从学术定义看,国际耳内科学会的翻译不一定完全反映出这个组织的性质,在不同领域,该组织又译成国际听力医学学会,考虑到该组织的学术刊物“the Journal of Audiologcial Medicine”《听力医学杂志》,译成“国际听力医学学会”可能能贴切。
这次大会在中国的召开,提升了听力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从医学角度来,显示听力学的独立性和潜力。中国听力学网将持续报道此次大会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