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有一个残疾人经常去、也乐意去的地方,那就是便民服务中心。焦急办事者在这里搭上了“直通车”,身处困境者在这里找到了“舒心人”,创业就业者在这里寻到了“致富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2009年成立至今,便民服务中心已成为残疾人津津乐道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架起了服务残疾人的连心桥。
五华 全国首创残疾人便民中心
2012年10月16日上午,位于昆明市近华浦路551号的五华区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迎来了一群泰国朋友,他们是由泰国司法部63名中层以上官员组成的考察团,专程来中心考察观摩。在参观考察了五华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救助、康复、就业、援助服务等窗口,以及康复训练室、用品用具展示室和残疾人“爱心超市”后,泰国朋友竖起了大拇指,连称“一流环境、一流无障碍设施、一流工作水平。”五华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已给泰国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华区于2009年9月26日建成了全国首个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中心设在昆明市近华浦路551号五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总投资110万元,占地面积316.38平方米,分别设有综合服务、救助服务、就业服务、康复服务及援助服务五大窗口和综合接待、康复训练、用品用具展示三个功能室和一个残疾人“爱心超市”,集昆明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云南省残联“四位一体”建设示范基地为一体,为辖区各类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就业、法律、康复、教育等面对面援助,这是五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模式。
“现在办点事,就在一栋楼,太方便了。”13年前因一场意外重度瘫痪的刘鼎琳告诉记者,无论是办理残疾人证还是申请教育、医疗或是临时救助,过去都需要本人往返相关部门多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非常不方便。但现在,一个中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这个设在“家门口”的服务窗口,让五华区的残疾人直呼方便。经过三年运行,中心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条鞭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和援助,成为全区41717名残疾人的温馨家园。
按照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服务高标准建设的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环境美观整洁,服务大厅色调温馨柔和,通向各个角落均设有无障碍设施,专门为盲人引进阅读触摸器,只要将需要阅读的书籍、文件放进触摸器中,经过电脑的处理,触摸器就会自动发音阅读,帮助残疾人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最新信息。
中心围绕“便残、利残、扶残、助残”的工作目标,将残联所有对外的管理服务职能共六类十六个项目全部放入中心,使来办事的单位和残疾人在中心就能把事办结。进入中心开展援助工作的五个职能部门则通过每周一次的援助日,为残疾人提供面对面的援助服务。
记者看到,在残疾人辅助器械展示区和咨询转介服务功能区,陈列的残疾人辅助器械达百件以上,面向所有的群众开放展出,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转介服务;在爱心超市和社会助残功能区,则用超市的管理手段,以“爱心卡”为凭证,以积分方式,向全区所有的低保残疾人提供免费实物救助。
中心自运行以来,共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的残疾人21313人。其中:办理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8748本;为439名下肢残疾人和盲人办理了公交“爱心卡”;投入64万元帮扶资金,为10188人(次)提供医疗康复;就业培训949人,安置就业208人;投入帮扶资金159.95万元,教育帮扶2963人;发放救助金22.57万元,临时困难救助163人;发放帮扶资金67.98万元;日常生活救助5925人;发放97.9万元,节日慰问困难残疾人3916人。
全国首创的五华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得到了中残联领导的高度肯定并确定为关于加强构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点调研单位并作为“五华模式”被省市残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呈贡 便民服务 情满大厅
自幼患癫痫致残的杨姚艳,自被列入精神病免费服药之后,呈贡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便每月按时为她发放30元药品补助,她的病情逐步得到了稳定,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她还参加了呈贡区残联“开心”合唱队,与队员们一起开心歌唱。这只是呈贡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
呈贡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2010年9月13日成立,中心位于呈贡区春融西路残联大楼,总面积197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厅、三个服务窗口以及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中心主要开展残疾人便民服务、残疾人救助援助服务、残疾人用品用具展示和咨询转介服务。
中心做好窗口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并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六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杯热水相敬、一张凳子请坐、一个明确答复、一身起立相送。对于受理事项,做到件件有结果,样样有着落,事事有答复。明确规定,对资料齐全者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
想为家里残疾人买一个带轮助行器的李春明,找遍了市区很多地方都买不到,无意中来到中心,不料却看到了他寻觅多日的带轮助行器。他感慨地说:“便民中心是残疾人真正的家。”
呈贡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4428人次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其中:为603名残疾人办理“保险呈贡计划残障人群保险”参保手续;为全区342户残疾人办理居家安养手续;免费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218件;安置残疾人就业55人;为112人次精神病患者发放免费服药补助;为20名考取大中专的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办理一次性助学金发放手续;为66人次发放呈贡区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助学款;为1100名残疾人发放菜价补贴;为23名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主办理机动轮椅车检审手续;办理残疾人证1348本;接待来信来访54件,办结率达100%。残疾人直接受益达90万,在便残、扶残中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东川 便民中心架起残疾人连心桥
“窗明几净”,无疑是东川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目前,这座4层大楼真正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一座“连心桥”。
东川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于2006年12月开工,2007年10月竣工。中心占地482平方米,总投资约290余万元,建筑面积1407.9平方米。设有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和培训站以及残联及五个专门协会办公用房,2009年,东川区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2010年9月完工。
残疾人便民服务大厅的建成,从中受益最多的还是残疾人。记者在便民服务大厅采访时看到,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内,工作人员笑脸相迎,热情目送,残疾人带着难题来,怀着满意归,工作人员热情快捷的办事过程,让残疾人朋友从始至终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有事请找我,我为您服务。”东川区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始终以“便残、利残、扶残、助残”为目的,秉承“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理念,打破原先部门分割的框框,基本实现残疾人“只进一扇门,办妥一桩事”的目标。
“现在政府真好,不但帮我找工作,还对我们进行技能培训,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家住东川区的残疾人王海对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怀感激地说。
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中心举办了盲人定向行走、盲人按摩、精神病防治等康复培训班,共培训学员649人(次);组织实施“长江新旅程计划”假肢装配康复行动,为截肢残疾人争取资金130多万元安装假肢101条,系昆明市为残疾人安装假肢数量最多的县(区)之一。
每一个白内障患者都有自己的隐痛,每一例复明手术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中心组织筛查白内障患者9000多名,聘请省康复医院、昆明红十字医院、延安医院、光明眼科医院专家到东川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1444例,让白内障患者走出了失明阴影。为聋儿选配助听器33台;免费供应轮椅及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592件。
为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中心还举办残疾人种植、养殖培训班,聘请科技工作者为1776名残疾人讲授桑蚕养殖、稻田科学施肥和养殖优质猪、鹅等科技知识;市残联出资30万元,扶持东川区建立残疾人养殖基地2个;2010年,东川区政府出资建成桑蚕养殖培训基地1个,种植桑树600多亩。
中心还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助学资金,补助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113名,兑现助学资金34.23万元;结合“两基”迎国检工作,向区政府申请资金,重点资助71名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每人补助800元生活费,共计5.68万元;为32名残疾人向市残联申请特殊困难救助5.3万元。
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用博大的爱心为成千上万残疾人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让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位残疾人心灵;让无数个残疾人走出生活的阴霾,还生命以健康,还家庭以幸福,还社会以温暖。
泰国司法部代表团考察五华区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