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云南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 人道关怀

2012-11-09 09:25来源: 云南日报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省残疾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精心指导下,高举人道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我省残疾人事业“十五”、“十一五”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 科学发展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近十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始终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社会事业的发展及和谐云南建设作出贡献。

  残疾人事业组织和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明确一位领导分管和联系残疾人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认真研究部署。各地均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建立了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同时,通过各级残联召开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基层残联组织机构。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达到了计划单列规格达标和理事长专职,1,376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残联,配备了专职理事长或专干,12,856个村和1,073个社区配备了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或者联络员。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薄弱的不利局面得到改善,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得到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残联成立了5类专门协会,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各类残疾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省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1,500多个,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近20万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助残骨干队伍,助残活动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全省共有16个县(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1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11个单位被评为“残疾人之家”,18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3名残疾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创业之星”,11名个人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省129个县(市、区)都先后新建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各级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四位一体”的标准为残疾人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基础建设的突破,基本改变了基层残联基础设施匮乏、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提高了云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十年来,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残”、“助残” 的意识逐渐增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得到加强。

  残疾人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普遍出台扶助残疾人的法规政策,初步形成了以立法为主体,以各级政府优惠政策为补充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云南省积极制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09〕18号),并明确了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任务职责分工,切实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落到实处。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1〕259号)。2002年把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以政令的形式加以明确,颁布了《云南省残疾人优待规定》(省政府第107号令),各地认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方案,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对保障和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以及预防、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加以加强和规范。

  残疾人事业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举办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组队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以及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各地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全国助残日”、“国际助残日”活动。省残联和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残疾人专题节目受到广大残疾人的喜爱,省残联主办的《生活新报》成为了宣传残疾人事业的主阵地。全省11个州(市)开办了电视手语新闻。人道主义进一步弘扬、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普及,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得到加强,为营造文明进步、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努力。

  2 数字十年

  残疾人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给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全省各级残疾人组织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在各项业务建设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残疾人康复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一是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康复机构从无到有,残疾人康复工作由“三项康复”发展到九个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几十项康复,康复服务队伍人员不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不断增强。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07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康复服务稳步推进,在全省16个州(市)、101个县(市、区)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康复服务成效显著。二是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重点项目。通过实施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等重点康复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截止2012年,为残疾人提供种类康复服务和救助90多万人次。大力实施“光明工程”。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件惠民实事好事”之一,免费为6万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十年来,共使35万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8554名盲人通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走出家门,融入社会;3223多肢体残疾人通过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23192名肢体残疾人得到系统康复训练;11647名智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增强了自理能力;8074名聋儿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使其能听会说;18942名聋儿及智残儿童的家长受到培训;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14.6万人次,免费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37079人,为残疾人装配假肢8482条,为全省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32万多件。三是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普及宣传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大力开展优生优育、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四是加强与NGO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与李嘉诚基金会、CBM组织、挪威协力会、MSI组织、国际助残、隆纳济世国际基金、嘉道里基金会和台湾曹氏基金会等国内外慈善组织和机构开展康复合作项目,不仅取得资金、设备支援,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迅速。全省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已建立了27所特殊教育学校,2.1万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学;全省还积极配合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将尚未建立州级特殊教育学校的两个州及129个县(市、区)中30万人口以上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的63个县纳入特殊教育项目规划。全省共有1.4万多名残疾学生进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6.2%,在发展特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全省高中阶段残疾在校生已达成1200余人;2000余名残疾学生进入大专院校学习。十年来,全省大力开展“长江新里程盲童入学项目”、“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等扶残助学项目,全省直接受到各项目经费资助的残疾少年儿童达3.6万余人,资助资金共达3100余万元。省华夏中专搬迁新建工作全面启动。截止2012年,全省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43万余人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

  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大力开展符合残疾人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动残疾人就业。十年来,全省培训人数达29万多人次。在城镇,我省采取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适宜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支持和扶助有条件的残疾人自主从业,十年来,城镇残疾人就业60394人;在农村,扶持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农村在业残疾人97.8万人次。

  合作交流成果丰硕。十年间,我省充分发挥项目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进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后与英国隆纳济世国际基金会、国际爱心扶贫组织、联合国儿基会、国际轮椅基金会、国际克里斯朵夫防盲治盲协会(CBM)、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挪威协力会、国际狮子会、台湾曹仲植基金会、香港李嘉诚先生和深圳余彭年社会福利协会等多个国际慈善组织和友人合作,接受捐赠轮椅1.096万辆,接受资助资金1455.5万元人民币和35万英镑。

  3 人道关怀

  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良好改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省残疾人事业十年发展,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实现残疾人的自身发展,让广大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走向小康社会。

  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改善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截止2011年底,全省共有105.1万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省各地认真实施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专项补助和专项救济,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帮助城镇残疾人积极参保,45798名城乡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82571名残疾人得到社会救助。在组织实施《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云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过程中,各地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全省各级扶贫攻坚计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且效益较好的农村残疾人和企业得到1.4亿多元康复扶贫贷款的扶持,扶持残疾人56000余人,带动部分残疾人摆脱了贫困;以省扶贫安居工程、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和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为重点,各级各部门投入1.6亿多元资金对2.1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十年来,我省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16万人次,解决温饱67.4万人。

  文化发展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我省残疾人文化建设。2012年由省委宣传部等省级11部门共同研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规范了我省残疾人文化建设。各级残联积极为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残疾人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助残”、“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有力推进了群众性残疾人文化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食粮。在开展群众性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了一大批残疾人演员,先后举办了6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6届省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组织参加了6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和7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均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我省34名优秀演员入选北京残奥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省6名残疾人特殊技艺能手在生命阳光馆现场展示表演,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影响。省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成就名列全国前列。为满足残疾人阅读需求,省及各州(市)残联均成立了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指导和动员社会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省图书馆和昆明市等6个州(市)图书馆开办了盲人阅览室。

  体育工作展现并培养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云南残疾人体育成绩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个第一的优异成绩。云南运动员在历届残奥会、亚残运会上都为中国代表团争得了荣誉,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2008北京残奥会和2012伦敦残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金牌25枚、银牌35枚、铜牌25枚、12人打破世界纪录15项,为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共夺得奖牌183金124银71铜,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法律维权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云南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确保了全省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扶贫、教育、文化体育和维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和年度残疾人监测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云南省和国家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法规政策提供了依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有特殊需要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已建成133个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各援助(服务)中心及时主动地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残疾人免费调解纠纷2万余件、免费法律援助1万余件。全省各级残联接待来访残疾人30万人次、处理残疾人来信共3万余件,残疾人的权利得到有效维护,省残联维权处分别被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从2010年开始,为驾驶机动轮椅代步车的肢体残疾人发放燃油补助。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推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盘龙经验”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得到推广;省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中心被省司法厅多次评为“全省法律援助先进单位”。

  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本原因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探索出了富含时代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省残疾人事业高举人道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实践科学发展新道路的十年;是抓住发展机遇,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十年;是围绕残疾人工作 “两个体系”建设,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广大残疾人获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