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上,南宁一所幼儿园的老师黄丽娜介绍,她班上有一名康复后的听障儿童小颖,其对语言的掌握明显比其他同学差很多。不过,经过广西听障儿童后续教育康复服务项目的资源老师的定期帮助,小颖进步很快。在资源老师的指导下,黄丽娜也学会了很多和小颖相处的方法,“肯定不能歧视小颖,要让她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带她做游戏,教她交朋友”。
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主任伍丽东认为,听障儿童一生将面临五道坎:疾病、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而接受教育对于听障儿童来说,直接影响着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听力言语发展。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重视,广西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得到国家资助配戴听辅设备和康复训练费,并进入到全区各地聋儿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这些听障儿童离开康复中心后,由于当地有关教育机构没有设置资源教师,特殊教育观念落后,康复知识技能贫乏,导致大部分听障儿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跟进和辅导。
针对上述状况,2011年7月,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开展了听障儿童后续教育康复服务项目,探索解决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有效方法。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副主任韦波告诉记者,项目对南宁、北流、宜州三地已康复并进入普幼普小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康复后的儿童考试成绩并不都比康复前好,他们的学习能力仍有待加强。韦波称,这种状况反映出短期的康复训练无法让儿童成绩上升,后续教育康复服务显得极为重要。

大家还发现,除了项目中受益的聋儿家庭,社区中还有更多类似情况的聋儿家庭需要得到后续教育的支持,这些聋儿所就读的学校和任课老师,也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项目实施双方认为,社区康复不应只是硬件的建设和专业服务的提供,更应是一项社会发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京市教育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每个普通小学必须要配一名康复专业老师,让进入普小的听障儿童以及其它类型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较好的后续教育康复服务。而我区进入普幼普小的听障儿童后续教育康复服务发展却没那么快,几名家长称,目前,客观存在老师担心听障儿童拖累班级成绩、听障儿童遇到同学歧视、同学把助听辅具当做玩具取下来玩弄等情况。记者还了解到,离开康复中心后,有的听障儿童家长不懂如何教子女使用助听设备,设备技术、康复技术上的问题也很难有效解决。
- 上一篇:捐赠助听器,好心不要办出坏事
- 下一篇:新津县残联为老干部免费配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