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tinnitus)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响声,但外部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一般人群中15~20%有不同程度耳鸣。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能听到耳鸣声音,他人不能听到,约占耳鸣总数的95%以上。耳鸣响度不一,严重耳鸣约占0.4~2.8%,可扰人不安,影响工作及睡眠。本病属于中医学“耳鸣”(tinnitus)或“聊秋”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耳鸣的病因病理及辨证论治与耳聋大致相同,故本节中医内容参考神经性耳聋。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主要机制是听神经纤维及各级中枢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失常,高级听觉中枢错误地将听觉通路的这种异常神经活动感知为声音。常见病因有:
1.耳源性耳鸣,由于听觉系统的病变引起,大多为感音神经性耳鸣。
2.非耳源性耳鸣指起源于听觉系统以外部位的耳鸣,多指体声。包括血管源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变。
此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科疾病、贫血、偏头痛、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均可引起耳鸣。
诊断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耳部的各种检查和全身检查,找出致病原因,特别要重视中枢性疾病。一般耳鸣患者常有听力下降,耳鸣的频率常与听力减退的频率音相接近。
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如改善耳蜗血液循环、能量合剂、镇静、解痉之类。其他如掩蔽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手术治疗等。
- 上一篇:台湾医师:耳鸣如“天使之声” 警示健康出问题
- 下一篇:耳鸣使人心烦意乱、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