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对2006年12月 ~200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病因学问卷调查,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6年12月~2007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突发性聋患者15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5年济南会议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男6 3例(42.00 %),女87例(58.00 %),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4.30岁。
1.2 研究方法。由1位调查员对150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根据相关文献和临床常见问题设计《突发性聋患者调查表》,主要包括发病特征、个性特征、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及既往史等,所有问卷均在调查员当面指导下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收集整理问卷,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表1)。本研究突发性聋患者有效样本量总计150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年龄44.30岁。年龄分布以41~50岁为最多,占31.33 %(47/150),41~60岁共占52.00 %;性别分布男性占42.00 %(63/150),女性占58.00 %(87/150),总体女性患病率稍高。
2.2 发病时段(图1)。发病时段全天各时段均有,其中63例(42.00 %)患者于晨起时发病(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18例于上午发病(清晨起床1小时后至中午12时),11例于中午发病(白天12时~13时),26例于下午发病(白天13时~晚18时),32例于晚间发病(晚18时至次日晨起前)。
2.3 发病耳侧及伴随症状。左耳发病74例(49.33 %),右耳发病66例(44.00 %),双耳同时发病者10例(6.67 %)。伴耳鸣者148例(98.67 %),伴耳闷感者101例(67.33 %),42例(28.00 %)患者感耳周麻木感,伴发眩晕者54例(36.00 %),其中持续性眩晕者7例,阵发性眩晕者47例。
2.4 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表2)。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占82.67 %(124/150),体力劳动者占17.33 %(26/150);其中43.33 %(65/150)的患者感压力大,30.67 %(46/150)的患者感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者占34.00 %(51/150),经常用电脑者(>4小时/天)占32.00 %(48/150)。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最多,占31.33 %(47/150)。
2.5 个性特征及生活习惯。性格急躁者占66.67 %(100/150),竞争心强、强制自己奋斗者占27.33 % (4 1 / 1 5 0),经常工作影响休息者占26.67 %(40/150),精神抑郁者占10.00 %(15/150)。口味偏重者6 0例(40.00%),喜油腻者3 5例(23.33 %),喜甜食者34例(22.67 %),吸烟者33例(22.00 %),饮酒者25例(16.67 %),经常喝咖啡者20例(13.33 %),爱喝浓茶者15例(10.00 %)。
2.6 发病诱因。114例(76.00 %)患者发病前有一定诱因。发病前有感冒史者30例(20.00%),感劳累者81例(54.00%),睡眠不佳者67例(44.67%),发病前情绪波动者45例(30.00 %),精神紧张者27例(18.00 %)。
2.7 既往疾病。颈椎病史者42例(28.00%),有噪声接触史者31例(20.67%),耳鸣史者30例(20.00%),高脂血症者27例(18.00%),高血压病者25例(16.67%),低血压者20例(13.33%),糖尿病史7例(4.67%)。
3、 讨论
突发性聋为耳科常见急症,其病因机制至今仍未阐明,以往据国外统计其发病以50~60岁多发,我国尚缺乏确切统计数据;本研究41~60岁多发,且21~30岁发病者亦占一定比例,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总的性别分布女性略高于男性。可能与21~30岁竞争压力相对较大;41~60岁面临的生存压力相对加大,且可能与随年龄增加存在的血脂代谢及其他相关全身疾病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中42.00 %的患者于晨起时发病,可能与睡眠时血流缓慢,黏滞度高,有利于形成微血栓,起床后随血流加快栓子进入内耳造成栓塞;另外晨起时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循环中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加,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敏感性改变,易致血管痉挛,血浆皮质醇增高使血管对缩血管因素的敏感性增加,血流减少,动脉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酶原抑制剂活性增高,抗凝水平下降,从而激活动脉狭窄部位的凝血,特别是耳蜗区的供血血管迂回曲折,且为终末血管,易形成微血栓;另外血管痉挛也易致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这一时间耳蜗毛细胞氧的供需失调,引起毛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从而导致突发性聋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66.67 %患者性格比较急躁。长期的不良情绪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将会引起全身一系列非特异性变化,如长期应激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如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反应亦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两者相互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亦可引起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通过外周效应引起相应的心血管系统兴奋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加之诱因的存在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统过度兴奋,导致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等,使某些部位组织缺血、缺氧,尤其是耳蜗为终末血管供血,且耳蜗毛细胞本身的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易造成耳蜗毛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引发突发性聋。
本研究中突发性聋患者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占绝大部分,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最大。可能由于目前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临的竞争和生存压力逐渐增大,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和高学历者。另外可能脑力劳动者及高学历者一般经济状况较好,或比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就诊率相对较高。
口味偏重,喜油腻、甜食,吸烟、饮酒者占一定比例,研究证实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突发性聋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者亦占一定比例;既往患颈椎病者占一定比例,可能由于颈椎病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造成内耳供血不足致突发性聋的发生。
从本研究结果看突发性聋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有一定节律性,以晨起发病多见;脑力劳动者及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另外长期的工作压力及患者的个性特征与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关注突发性聋治疗方法及效果同时更应关注其预防,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宣教,避免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下一步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上一篇:作息不规律 警惕突发性耳聋
- 下一篇:缺水可能会患突发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