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手语园地 > 正文

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

2012-07-22 06:21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摘 要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 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自然手语 有声语言习得 自然手语习得

分类号G762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对手语的习得与健听儿对有声语言的习得一样自然 而轻松。然而对于聋儿是如何习得自然手语的、其习得过程与健听儿对有声语言的习得过程有何异同之处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几乎还没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对自然手语的语言习得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聋儿发展早期的 语言学习能力。本文以英语和美国手语(ASL)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 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探寻两者的异同之处,并探讨了及早接触自然手语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通过这些探讨可以加深我们对自然手语习得的认识,从而促进国内对 这一领域的研究。

1 “自然手语”与“语言习得”的概念

自然手语(Natural Sign Language),是指作为无法开口说话的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在其群体内部进行日常社会交际使用的、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类语言形式[1][2], 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这种聋人自然手语与有声语言 并没有关联,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它是许多聋儿及出生在聋人家庭的健听儿的母语。它与有声语言的区别只是在于:有声语言以声音而自然手语以身体运动为语言素材;有声语言以听觉而自然手语以视觉为接收方式[3][4]。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在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在通过使用语言与其他使 用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对这一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的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不需要特别教授的语言学习过程,一般是指对本族语母语的自然学习过程[5]。对自 然手语习得过程的研究一般是参照有声语言习得研究并与之相比较进行的。

2 有声语言的习得

语言学研究领域对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习得研究表明,儿童对母语习得的速度和成功程度是惊人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在大概五岁的时候就已成为相当娴熟的母语使用者了。因为正常情况下所有儿童都能无一例外在几年时间内自然而充分地掌握母语,人们猜想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生物属性,是人脑中存在的一种内在语言机制[6]。多方面的研究已证 明这一机 制的存在,但也证明了儿童对语言的习得不只依赖内在机制的存在,同时还需要另外一个关 键性条件,即必须要有一个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以激活“语言机制” 。对“野孩”和被人为孤立起来的儿童的语言研究表明:接触语言、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的 机会是语言正常发展的前提,儿童由此把充分而连续不断的语言输入通过认知进行归纳和推 理,从中获得习得语言所需要的基本规则,并在使用中不断加以验证[7]。

2.1 有声语言习得的过程

根据对有声语言习得过程多年的研究人们认识到:一般情况下,不论在何种文化环境中,所 有儿童的语言发展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期,经历大体相同的时间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般经 历以下几个阶段[6]:

2.1.1 三至十一个月左右的咿呀学语(Babbling)阶段

此阶段是语言正式出现前在心理、认知、社会角色方面的准备阶段。婴儿开始发出一些简单 的声音,由一个单音到一个音节,再到能够使用这些声音表达情感和意图。婴儿这一咿呀学 语时期表明了人类所特有的在成长早期能够对语言暗示做出反应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2.1.2 十二至十八个月时期的独词或整体语阶段(One-word or Holophrastic Stage)

此阶段的特点是用单个词的形式表示词组和句子的意思。婴儿经常会扩大一个词的意义范围 而用它指代与之相关或类似的事物,如在一定的环境下用“bed”表示“这是姐姐的床”; 用‘car’指代所有在街上跑的汽车。婴儿使用这些已会说的词或整体语词来达到语言社会 交际目的,表达不同的想法、情感和社会意识。

2.1.3 十八个月至两岁时期的双词阶段(Two-word Stage)

婴儿在大概十八到二十个月的时候开始有两个词并列出现的语言形式。两岁时出现各种各样 两词搭配的情况,但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句型或词汇曲折形式的标记,如人称、数、时态等的 曲折变化。婴儿在此阶段已可以与成人进行真正的沟通,成为能够给人带来乐趣的谈话对象 。

2.1.4 两到三岁时期的电报式语言阶段(Telegraphic Speech)

这一时期语句中出现的只是携带主要信息的“实义”词,而没有功能小品词,故被称为电报 式语言。尽管缺少语法词素,但这些语言已经很像句子了,已经有了与成人语句结构相近的 等级和成分结构。儿童已经显示出对句子构成原则的把握。随着开始使用句法或语法功能词 ,并逐渐习得英语中的曲折和派生词素, 他们所说的句子越来越接近成人语法,已基本成熟, 听起来像成人的语言了[8]。

虽然在童年后期及之后的时间里,儿童还会一直继续对本族语方方面面的习得,但是一般认 为在他们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的语言习得过程。

2.2 有声语言习得过程的几个现象

在对有声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几个突出的现象。除了认识到语言环境对儿童语 言发展极其重要之外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与他 们接触最密切的父母、保姆或其他成年人在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时一般会使用一种被称作“ 母式语言”(Motherese)或“保姆式语言”(Caretaker Speech)的简化语言形式。其显 著特征是使用简化、短小而简单的语法结构,具体、生动而亲昵的词汇以及清晰的发音、夸 张的语调、重复的形式与儿童交谈,并且一般多用问句,如一位哄孩子玩儿的父亲会这样说 :“Oh, goody, now Daddy push choochoo?”(啊,乖宝宝,爸爸开动小火车,好吗?) [6][9]。可以设想,如果孩子确实正处在一个把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的语言习得 过程中,那么 这种简化语言可以作为很好的线索来帮助他们习得基本的语言结构。许多研究通过观察注意 到这种经常用来与儿童进行交流的特殊语言会随着儿童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复 杂[6]。

研究者通过观察还发现,儿童对语言的习得并不是对成人语言的单纯模仿,也不是成人刻意 能教出来的。儿童的语言习得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语言建构过程。他们 在不同阶段的语言输出绝大部分都是在验证所习得的语言建构是否可行。虽然有时孩子会重 复成人的话,并会在重复过程中吸收其中大量的词汇,但儿童语言中经常会出现成人语言中 所没有的、具有儿童创造性的用法,而成人对此的纠正基本上没有效果。

另外,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早就存在“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语言习得存 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关键期内,语言习得既容易又快速,语言发展自然而不受外界干预。但 是一旦过了关键期,语言习得尤其是对语法的习得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永远也不能得到 充分发展。对“野孩”和生长在孤立环境中的孩子的研究发现,因为没有语言环境的接触, 他 们在重新回归社会时不会说也听不懂任何语言。虽然让其大量接触语言,甚至是煞费苦心地 教授,他们却不能像正常情况下的儿童一样顺利地习得所接触的语言。尽管经过努力后可以 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句法和构词法始终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他们所表达的句子大部分是几乎 没有语法结构的实义词的串联形式。这些特殊的案例支持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说法 [8]。

3 自然手语的习得

聋儿早期的语言习得一般有三种情况:1几乎没有真正有效的语言输入(父母是健听人且坚 持只使用口语教育孩子或未及时被诊断出来的聋儿);2所接触的语言输入形式仅是手势英 语(Signed English),即手势编码英语(健听父母学过这种所谓的文法手语);3从一出生 就接触到了美国手语(仅限于父母为聋人的聋儿)[10]。大量的手语习得研究都是 针对从小 生活在美国手语环境下的聋父母家庭中的聋儿进行的。虽然聋儿中只有5%-10%出生在聋父母 家庭,但只有这些聋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是自然的并且与健听儿有声语言的习得过程具有相关 性和可比性。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有机会接触到自然的手语语言输入,其语言习得的条件和 状况与健听儿习得母语的情况大致相同[2][7]。

对聋儿手语习得的研究主要探讨手语习得过程中是否也存在有声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里程 碑式的阶段,以及手语习得过程有无其特有的特征。因为手语毕竟与有声语言有着明显的语 言形式上的不同:一个依赖视觉空间运动,一个依赖听说能力的存在。所有研究都表明,手 语与有声语言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它们有着相似的习得过程和阶段[2][7][8] [10]。

3.1 自然手语习得的过程

聋儿的手语习得过程会经历与有声语言发展大致相同的阶段:聋儿的“咿呀学语”(ManualBabbling)时期,相当于独词或整体语的单个手语符号阶段,手语符号的组合阶段,以及 表示语法的手语符号还未出现的“电报语式”阶段[8]。

3.1.1 聋儿的“咿呀学语”(Manual Babbling)时期

根据美国麦克吉尔大学劳拉•派蒂托及其同事对健听儿咿呀学语的声音和聋儿相当于咿呀学 语的手势进行的对比研究,接触自然手语环境的四至七个月大的聋儿会出现两种手势活动: 一般意义上的、健听儿童也会出现的手势(如孩子向上张开双臂让父母抱起)和一些具有音 节性质的、来自他们所观察到的手语中的手势。后者一般没有任何意义,但却包含构成美国 手语的要素(如手形、方位、运动和方向要素)生成一些成人手语中可能允许但并不存在的 手势。比如孩子握紧拳头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朝着某个方向运动,但聋人父母并不知道这表达 的是什么意思。派蒂托等人从他们的研究观察中得出结论:这种体现在手势上的“咿呀学语 ”在聋儿中普遍存在,相当于健听儿口语的咿呀学语阶段[7][8]。这也表明聋儿 同样具有在成长早期对语言暗示做出反应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3.1.2 相当于独词或整体语的单个手语符号阶段

聋儿最初使用手语符号是在八到十八个月左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词组或句子的单个 手语词汇—— 独词或整体语。此阶段的出现比健听儿早了几个月,但这种手语符号优先发 展的情况只存在于早期的词汇发展时期。有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两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 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手、臂部肌肉的发育成熟比口腔和气管肌肉的发育成熟早 ,与语言认知能力无关[7][8]。在这一时期,聋儿对词汇意义也存在过度扩展的 使用,经常 会用一个词汇指代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多种事物,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对形状、大小相似物体的 混淆,其次是有着类似运动和质地的事物。这说明不论是健听儿还是聋儿,词汇的语义发展 是一个随着所学词汇增多,从语义过度扩展逐渐过渡到掌握每个词的确切意义的过程[ 6]。

3.1.3 手语符号的组合阶段和“电报语式”阶段

与健听儿一样,聋儿在大约十八个月到两岁左右时出现两个手语单词的组合阶段;在两到三 岁时经历电报式手语使用阶段,即语法功能词还未出现的言语阶段。手语习得中语法或功能 词的出现和使用也与健听儿在学习口语中开始使用功能词的时期和情况一致。如聋儿对美国 手语中否定词素(摇头)的习得与健听儿对否定表达的习得是大体一致的。聋儿刚开始会把 否定词素(摇头)都放在句首,而成年聋人对这个经常用到的词素会根据其不同的用法加以 严格的限制。研究者还发现,在手语习得后期聋儿对语义关系的使用和各种语义关系在手语 发展中出现的顺序也与有声语言发展相类似[7]。

3.2 自然手语习得过程中的几个现象

美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的手语研究者也都发现,在聋儿手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婴儿 手语(Baby Sign)”和“保姆式手语(Caretaker Sign)”的现象[10]。聋人父母 在与聋儿 进行语言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也体现出显著的简化特征,并且会随着儿童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而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且通过研究发现,与有声语言习得一样,聋儿对自然手语的习得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而是积极构建、创造性使用的过程,因此语言学习的情景与语义的习得也是必要的。而且 ,聋儿基本掌握手语的年龄也是在大约五岁的时候,这也与健听儿基本胜任口语表达的时间 相同[8]。

另外,研究也发现对那些父母是健听人的聋儿来说,由于不能从一出生时就能及时接触到自 然手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后语言学习的速度、程度和效果。许多研究在对比了五岁之 后才开始学习手语和那些一出生就接触到手语的成年聋人使用手语的情况之后得出结论:像 健听儿习得有声语言时存在“习得关键期”一样,聋儿手语的习得也有关键期。因为开始接 触自然手语的年龄对最终能否完全习得手语语法体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较晚才有机会接触 手语的成年聋人即使在后来把它作为第一语言使用几十年后,其语法的使用与从出生就接触 手语的聋人有所不同,相比之下不是很完善[2]。这说明了适时而充分的语言输入 和语言使用对手语语言习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聋儿自然手语习得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自然手语的习得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它与有声语言习得的相似性,认识到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 习得一样都体现了人类具有生物基础的语言能力和人类语言的自然性和系统性。可以说,这 些研究成果和结论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4.1 聋儿天生具有语言的认知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和结论不仅证明了聋人手语具有人类语言所具有的普遍特性,而且也说明了聋 儿与生俱来的语言认知能力。这使我们认识到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并不只是依赖于听和说的能 力,也可以通过视觉空间渠道得以实现。聋人的自然手语其实就是聋人通过人类所共有的认 知能力来反映他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正如其它语言一样。由此我们应该认 识到,由于聋儿听说能力的丧失,他们的语言能力就自然地从听说途径转移到了视觉渠道, 通过对视觉运动的领悟来进行语言交流。因此对于他们,尤其对于那些出生在健听父母家庭 中的大多数聋儿来说,尽早地接触他们可以自然而顺利习得的聋人手语是开启他们天生就具 有的语言认知能力的必备条件,而且对他们语言、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非常关键。

4.2 聋儿早期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聋人的母语并未受到认可和重视,口语主义(Oralism)一直主宰着聋人教育和他们 的生存发展,聋儿并不都能从一出生就得到相对于健听儿童一样的语言发展环境。实践证明 ,相当多的聋儿由于缺乏早期手语语言习得的过程,不仅影响了他们后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且对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乃至身心的全面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 说,语言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潜能开发的重要方面,它与儿童思维、智能以及情感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作为特殊群体的聋儿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健听世界对聋人群体和他们 的语言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使得他们疏离了本应属于自己并能借以充分认识世界 、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语母语,很多人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发展时期而阻碍了他们各方 面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也正因为如此,在健听人眼里聋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个 性,如性格比较孤僻、固执、表现得较自卑或自负;遇事易急躁、冲动、缺乏内部控制力; 分析事情较主观片面和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敏感和易受暗示;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低于 同龄健听儿童等[11]。这无疑与聋儿早期语言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聋儿的认 知活动和 性格形成都与他们的母语学习受到限制而口头语言发展又很迟缓有着相当大的关联,他们通 过语言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受到语言发展的制约。

4.3 应及早为聋儿提供语言习得的环境

及早对儿童听力障碍进行诊断,并在充分认识到聋儿语言发展的生理特点及其语言习得的特 殊需求之后,我们应该及早为其提供一个充分的自然习得语言的环境,让聋儿及早接触聋人 手语,通过手语来认知世界、表达思维和情感。由于聋儿获得语言习得的最佳环境是聋儿家 庭中自然的语言使用和交流环境,因此健听父母在接受孩子耳聋的现实之后更重要的任务是 要尽快学习聋人手语,在生活接触中学会用手语与聋儿交流,为其尽早提供语言的输入及适 当的语言获得和使用环境。当然也应该让聋儿尽可能早地接触其他成年聋人和聋儿,这可以 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学习自然手语并尽可能早地得到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样,聋儿在 及时而充分地掌握手语之后,可以通过手语作为媒介去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社会的主流语言或 任何其它语言以及他们所要学习的任何内容。

5 结语

总之,聋儿早期的手语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这应引起我国手语研究领域和聋教 育领域的充分重视。双语聋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聋儿在最具有语 言学习潜力的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手语的习得,应使其先充分掌握自己的母语。我们应该认 识到,只有让聋儿完全拥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才能够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一语言去发现世 界,认识自我,并在智力、情感、社会交际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让 每一个聋儿都能拥有一个相对自然的手语习得过程,这需要每一位聋儿家长、聋教育工作者 以及语言学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02-212

2 Wendy Sandler, Diane Lillo-Martin. Natural Sign Languages. Mark Aronoff & Jan ie Rees-Miller.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 Press, 2001.531-562

3 William C. Stokoe. Language in Hand—Why Sign Came Before Speech. WashingtonD.C: Gallaudet University Press. 2001.1-16

4 Karen Nakamura. About American Sign Language, html,2001-01-19

5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 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91

6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 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75-186

7 David W. 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47-279

8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5th ed.).Fort W orth: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393-431

9 David W. 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310-317

10 元成玉,姜润周. 手语教育概论. 韩国汉城:韩国聋哑社会信息研究院, 2002 :190-217

11 张伯源, 任宝崇主编. 残疾人心理及其诊断与训练.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12 4-12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pok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GUO Hua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 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For those deaf children who are born of deaf paren ts, it is a naturaland easy process for them to acquire sign language from their parents, just likeordinary children acquire spoken language from their ordinary parents. As a lan guage represented by gestures instead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hat are the si 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poken languageacquisition? Taking English and ASL as the examples, this thesis compares and d iscusses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of spoken language and that of natural sign lan gu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also add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 oviding the necessary natural sign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those early-diagnose d deaf children in hearing-impaired families in order to help them fully developtheir language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natural sign language spoken language acquis ition s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