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的孩子不幸患上神经性耳聋,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而当家长打听到国家有助残的免费耳蜗植入政策后,兴奋之余不免失望。4万元的申请门槛,让并不富裕的家庭望而却步。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申子仲 记者 邱延波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 黄杰
投诉▶▶ 免费助残项目 先掏4万元申报费
1岁多的虞城县儿童乐乐(化名),生下来便跟随打工的父母四处漂泊。 乐乐的妈妈高雪银告诉记者,她是在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发现女儿对声音没有反应,先后跑遍了北京、西安各大医院,经医生检查,乐乐患的是神经性耳聋,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而一个耳蜗的价格就需要27万元。 医院的大夫告诉乐乐父母,他们可以去当地残联申请免费的耳蜗,这是国家为帮助残疾儿童特设的免费项目。听到这个消息,乐乐的父母急忙到虞城县残联咨询。
“我们刚一申报,残联的人就说让我们先拿4万元钱。这让我们很窝气。”高雪银说,“我们本来就是因为没钱才来求助的,如果有钱,何必还求助呢。”
暗访▶▶办手续要过很多关 必须掏点钱
国家规定的免费项目为何要收费?带着这个疑问,都市频道记者来到了虞城县残联。记者暗访时,该县残联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坦言,如果不先交4万元,再大的官儿打招呼也申请不下来。她说,申请免费人工耳蜗植入的程序很严格,要由市残联报到省残联,中间连检查带审查需要过很多关,得通过40多个人的审核,“总共下来,需要4万多”。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省残联,省残联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申请人工耳蜗都是免费的,虽然“申请不用交费,但初次筛查还是需要掏点钱”。
进展▶▶省残联紧急下文禁收申报费
11日下午,东方今报记者联系省残联康复部李部长。李部长说,免费人工耳蜗是国家的一个救助项目,只要符合条件,全部是免费的。这包括:耳蜗救助费,由国家提供耳蜗一套;手术费,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一年时间训练费,用于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康复训练。家长需要负担的,只是在申请初期为孩子做检查时的费用。
李部长说,县残联在患儿家长申报时要求交纳4万元钱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是国家项目,完全免费。而且,残联没有收费的权力,就算是用于医疗检查,看孩子是否适合种植人工耳蜗,这个费用也不能由残联部门收取,而是由合作的医疗机构收取。李部长说,省残联已经紧急下文,严禁收取申报费用。
河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
2010年4月,河南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资助45名1至5岁(小龄优先)的儿童,要符合听力损失为重度聋以上、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听觉器官发育正常等条件。中央财政免费为每名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型人工耳蜗产品1台,按每人1.2万元和1.4万元的标准,分别补贴人工耳蜗手术费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具体情况可到当地残联报名时咨询。
“稀缺资源”的权力寻租
■ 评论
4万元钱并不是用来买人工耳蜗的,人工耳蜗确实是免费的。那么家长被告知要掏的4万元。说白了,这是用来购买“稀缺资源”的费用。
因为资源的稀缺,加上稀缺的资源掌握在一些具备分配权的人手中,于是就产生一笔不菲的费用。孟湛说,这样的费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遇见。有人在国家扶困、助残、惠民等政策的倾斜地带,用手中的权力,将权力变现。孟湛说,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问题:是谁给了资源分配者做买卖的权力?又是谁给了他们明目张胆做买卖的空间?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类似问题将层出不穷。
- 上一篇:什么人可以植入人工耳蜗?
- 下一篇:EARS言语听觉反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