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杂志网络版报道,美国范德比尔特学达芙妮·曼娜萨吉和她的同事们认为,耳蜗蜗牛壳状结构将声波聚焦到螺旋的外部边缘,致使感振细胞能够轻松地感觉到声音信号。
耳蜗是充满液体、盘状且一端趋于狭窄的管道,其容积只有1立方厘米。它位于内耳,能区分声音信号中的不同频率,可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赫兹。耳蜗不同的位置拾音频率不同,螺旋的、宽阔的外口拾高频音,螺旋的内端拾低频声音。耳蜗还携有神经细胞,它们随着耳蜗液体的振动而活跃起来。
通过计算声音在螺旋状管道中的传播情况,曼娜萨吉她们发现声音的能量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耳蜗管道的各个地方,而是从弱到强,越向内越强。如果研究人员的结论正确,那么耳朵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密歇根大学耳朵结构研究人员卡尔·格罗西表示,曼娜萨吉她们的研究告诉人们应该去了解耳蜗作为一个综合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研究人员的发现同时表明,帮助听觉障碍者提高听力的人造耳蜗还具有改进的空间。格罗西认为新的研究结果将促使自己考虑模仿螺旋结构,而过去曾有观点表示结构毫无用处。
- 上一篇:我国听力学研究的进展
- 下一篇:听力图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