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瘘管有分支且弯曲,另一端为盲管。它深浅、长短不一,常深入耳廓软骨内。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如下图所示。
其管腔壁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故挤压时有少量白色粘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
临床症状
未感染时,无症状,或有分泌物溢出,或局部发痒。
发生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脓肿,严重者周围组织肿胀,皮肤溃破呈多个漏孔。
如下图所示,左图右耳前可见一针孔大小瘘管口,周围组织肿胀,右图中引流口红肿,按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注意
反复感染可形成脓瘘或瘢痕,可影响耳道软骨部及耳廓,一般不波及耳后沟及耳道骨部。
治疗
无感染者,可不作处理。
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局部搔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术切除。脓肿形成者,应先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等治疗,待炎症消退后行瘘管切除术。
将瘘管及分支一次彻底切除,否则一旦感染复发,再行手术较困难。
必要时切除瘘管穿过的耳廓软骨,术毕稍加压包扎,防止形成死腔。
- 上一篇:耵耳是指耵聍堵塞耳道引起的疾病
- 下一篇:揭开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