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棉签给宝宝清洁耳朵,这是一项细活,需要轻柔。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就会闯祸。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专家说,“每个星期,我们耳鼻喉科至少能接到5例这样的患儿,大多还出现了鼓膜穿孔。”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专家说,鼓膜穿孔后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发中耳炎,甚至会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
医生说,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时不时用棉签给宝宝掏耳朵,殊不知一不小心,这可能会让宝宝脆弱的鼓膜受到伤害。
其实,这类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很多家长对于鼓膜的知识不太了解,才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案例
用棉签帮两龄童掏耳朵
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引发中耳炎
林女士是寮步人,儿子2岁3个月了。平时,林女士对儿子的照顾非常细致。“上个星期,我看儿子耳朵里面有好多耳屎,所以,我就自己拿棉签帮他掏了一下。
一不小心,林女士挖深了,儿子当即大哭起来。
林女士并没有意识到,小小举动已经导致了儿子鼓膜受伤,她只是哄了哄儿子。
结果,两天后,林女士发现,儿子的耳朵内有血水、脓流出来。她这才慌了,赶紧到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就诊。
接诊的戴桂林医生通过耳内镜将患儿耳中的血、脓分泌物清理后,发现患儿是鼓膜穿孔,而且出现了感染,并发了中耳炎。
随后,医生为患儿立即进行了鼓膜修补。
调查
一个月20多患儿看耳科
多因家长不懂耳朵相关知识才惹祸
戴桂林医生说,“每个星期,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至少能接到5个这类患儿,一个月能有20多人,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突出了。”在该科接诊的这类患者中,年龄小到几个月,大到几岁。
“小患者耳朵里面有耳屎,父母看见后,就会拿棉签去掏。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会效仿大人,自己拿棉签去掏耳朵。结果,损伤了鼓膜。”戴桂林说,这些患者通常在受伤几天后才来就诊,通常已经出现了耳道流血、流脓的问题。“我们通过耳内镜一检查,通常会发现鼓膜有不同程度充血及穿孔,部分患儿合并出现了中耳炎。”
戴桂林说,其实,这类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很多家长对于相关知识不太了解。
中耳炎预防
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易反复
鼓膜位于耳道最深部,介于中耳鼓室与外耳道之间。
“鼓膜穿孔后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在游泳、洗头或挖耳时细菌容易进入引发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反复的中耳炎又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使听力进一步下降,更为严重可能引起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或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医生洪晓纯介绍,鼓膜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在正常情况下不容易损伤和穿孔,多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引起。
另外,因婴幼儿时期,咽鼓管粗短,而且比较直,鼻腔分泌物或者奶汁容易经咽鼓管流入中耳从而发生急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中耳化脓后,脓液可能损伤鼓膜而造成鼓膜穿孔。
治疗期间谨防患儿感冒
鼓膜穿孔会突然感到耳痛、听力减退伴耳鸣,外耳道可见出血,时间久可能会有流脓。
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小孩比较小,自己不会说出耳痛或者听力减低的感觉,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
因此,家长跟小孩说话或者示意小孩做动作时,小孩可能出现反应比较慢等表现,所有这些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如果有或者自己怀疑损伤到鼓膜了,建议马上保持外耳道干燥、洁净,不要给小孩游泳、洗头、洗澡,以免液体或者细菌进入中耳鼓室,并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
戴桂林也提醒家长,“治疗期间,患儿应注意预防感冒,保持鼻腔呼吸通畅,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固定宝宝头部再清洁耳朵
如果确实发现宝宝外耳道有较多耵聍,可到医院处理。自行处理时尽量不要一个人,可在宝宝比较安静的情况下,两个家长配合,一个家长固定好宝宝头部,另一个家长轻轻掏出耵聍。注意用力要轻,棉签不能进得太深。
当家长在给宝宝掏耳朵时,宝宝突然出现哭闹不安,这时家长最好留个心眼,看看外耳道有没有出血。
宝宝耳朵日常护理
远离二手烟
香烟的气味会刺激宝宝娇嫩的鼻腔和咽喉,使病菌更容易在这两个部位存活繁殖,从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进入到中耳,就容易造成感染。 远离嗓音
新生宝宝耳朵是很娇贵的。需要受到保护。最重要的是避免让宝宝长期被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宝宝旁边大声开着音响或是大声地连续开几个小时的电视。
避免进水
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易致耳朵进水。如进水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还有带宝宝游泳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
- 上一篇:夏天耳聋应该如何护理及预防
- 下一篇:预防听力下降七大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