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进内江市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了解他们的故事。
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民族路文庙村二幢的一栋旧式楼房,是内江市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所在地,有60多个特殊学生就读于此。他们有的是智力残疾,有的是听力残疾,有的是视力残疾,还有的是多重残疾……
张晓峰:从听力残疾到艺术团演员“应该说我们这边的娃娃都很刻苦,发展得也都不错。”据阮芳介绍,今年20岁的张晓峰是一级听力残疾,刚初中毕业就被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选中,成为了一名职业的舞蹈演员。“我们上律动课教大家跳舞的时候,他特别认真,好多人都坚持不住,但是他坚持下来了。”
阮芳说,张晓峰告诉她,艺术团包吃住,也买了保险,目前每个月基本工资是2000元,如果外出演出的话还有补贴。
事实上,除了跳舞之外,张晓峰的画也画得很不错。“以前在学校参加活动也很积极,性格很好。”
周玉莲:弱视女孩靠听力学习今年12岁的周玉莲是今年上半年才到内江市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来的,此前,眼睛只有“一点光感”、看书本上的字需要借助放大镜的她就读于一所普通学校,但没办法跟上老师的课程,“她这个视力太恼火了。”
阮芳说,由于目前学校没有专门教盲文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在课堂上稍微照顾一下周玉莲。“她是个很爱学习的娃娃,但是她看不到,所以每次我们在讲解某道题或者某篇课文时,都会特别说一句"周玉莲,我要念了,你一定要仔细听哦"。”
经过半年的训练,目前的周玉莲已经很厉害了,基本听一遍就能抓住重点,多听几遍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这个娃儿悟性好,而且很勤奋,她刚来的时候乘法口诀表完全记不住,现在可以说是倒背如流。”
(文中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系化名)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王瑶
记者手记
有爱就有希望
昨日下午,阳光正好,从内江市中区民族路一个小烟摊往上走几十级阶梯,便是文庙村二幢的老旧楼房,内江市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就在三楼,楼梯两侧的墙上,挂满了学生们自己制作的十字绣,既有可爱的卡通图案,也有素净淡雅的君子兰、梅花等图案。
这里虽然不大,却为一届又一届的特殊孩子“遮风挡雨”,教会他们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看到他们能够继续读书或者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我们比谁都开心。”阮芳说,“我们的孩子都是住校,而且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特别需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