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幼儿园,还要写什么保证书?”今年6月,刘女士给4岁的儿子小宝在蜀山区的一家幼儿园报了名并交了费。但一晃,到了七月,幼儿园方面却要求刘女士写下一份保证书,理由是小宝佩戴了人工耳蜗。
原来,由于身体原因,小宝从小就不得不依靠人工耳蜗与人交流。“幼儿园要我们保证,以后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导致耳蜗破损,学校不负责任。”这令刘女士和丈夫无法接受。
家长反映:上个幼儿园,却要写保证书
背着一个小包,头上吸着一个硬币大小的东西,这就是小宝每天都要佩戴的人工耳蜗。“仪器大概手机大小,就装在小包里,头上的贴片是用来感应的,可以拿掉。”
小宝性格活泼,上幼儿园,在他眼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今年6月,刘女士就给小宝在蜀山区的一家幼儿园报了名,“当时我们就跟幼儿园说了孩子的情况,然后交了学费。”原本以为一切都挺顺利,可到了七月,幼儿园却要求刘女士和丈夫写下一份保证书。
“保证书的内容大概就是,如果小宝在幼儿园里面发生碰撞、摔跤等情况,从而导致耳蜗破损,学校不负责任。”这令刘女士和丈夫感到很莫名其妙。“真是第一次听说,上幼儿园还要写什么保证书。”
刘女士猜测学校是被人工耳蜗的高价格给吓住了。“小宝佩戴的这一副,大概16万。”
写保证书,在刘女士和丈夫看来,是学校在逃避责任。他们思前想后,觉得这保证书不能写。“意外的情况太多,我们谁都无法保证。”
8月1日,刘女士跟幼儿园进行了协商。结果是,可以先不写保证书,孩子先上一个月,试试效果再最后决定。刘女士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感觉还好,就在这里上,如果不行,就只能换幼儿园了。”
学校回应:“孩子太小,担心也很正常”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表示当初要求家长写保证书,是出于担心。“因为毕竟孩子还太小,在平时玩耍中发生碰撞都是常有的事,万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人工耳蜗受到损伤,老师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我们有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
工作人员称,因为现在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也是在考虑,到底接不接受孩子。“我们也跟家长进行了沟通,先让孩子来幼儿园上一段时间感受一下。”
律师说法:这种保证书,不合法
对于这件事,徽商律师事务所的郭万隆律师称,学校这种单方面的免责要求,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学校有保护学生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的法定义务。即使已经签了这样的协议保证,也并不能免除学校的法律义务。”
郭万隆表示,对于幼儿园的这种要求,家长应该坚决拒绝。“家长可以跟学校进行洽谈,如果不行,甚至可以到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部门进行投诉,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