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手观音》排练现场

拉丁舞《森林牛仔》演出场景
今年“哈夏”前夕,记者走近了一个特殊的群众性艺术团,他们是参加今年“哈夏”的所有演出团队中唯一一支残疾人艺术团。就是这样一支拥有110名肢体、视力、听力、智力残疾演员的团队,从成立到能够独立演出一台集声乐、器乐、民族舞、拉丁舞、模特、戏曲为一体的晚会仅用了3年时间。11日,残疾人艺术团首次亮相“哈夏”,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采。
1成立初期经费演员是难题
说起哈尔滨残疾人艺术团,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现任哈尔滨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刘向东。2009年5月,“80后”残疾人教师刘向东作为基层优秀代表,被哈尔滨市残联从巴彦县第三高级中学调任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拄着双拐的刘向东向记者介绍道,“接手初期,整个艺术团就我一个人,当时能够上台表演节目的残疾人演员就是固定的几个人,而且管理很松散。”尽管艺术团的成立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但是从2009年到2011年这段时期还是经历了一段非常难熬的岁月。头一个难题就是没有固定演员,刘向东冒着大雪拄着双拐,坐公交车到全市各个区的残协对接,挖掘人才。刘向东告诉记者,有一对盲人兄弟,在哈尔滨市残疾人活动中心附近开了家盲人按摩院,一次他带着朋友去按摩,发现这对盲人兄弟的声音条件非常适合诗朗诵。刘向东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首诗,花了两天的时间逐字逐句让他们念下来,从那以后,盲人兄弟的诗朗诵《兄弟》就成了艺术团的特色节目。
为了说服残疾青年加入艺术团,刘向东经常请他们吃饭;为了让他们坚持来排练,刘向东自掏腰包给他们报销打车费。时间长了他们被感动,纷纷加入了艺术团。到2011年末,残疾人艺术团已成为一支拥有110多名演员的演出团体,并且能够独立承担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晚会演出。2011年,残疾人艺术团参加了建团以来首次专场大型晚会《高擎生命尊严》,第一次整体展现了哈尔滨残疾人的健康形象;2012年,艺术团承担了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开、闭幕式的演出。
2无声的《千手观音》最动人
记者采访时,舞蹈队正在为“哈夏”排练《千手观音》。刘向东说,《千手观音》是残疾人艺术团的保留节目之一,舞蹈助教李国岩是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退役的舞蹈演员,曾参加过央视春晚《千手观音》演出,是“千手观音”的“第四只手”。现在,舞蹈队已经能够拿出民族舞《欢庆》、拉丁舞《森林牛仔》、《百里挑一》等多个有代表性的舞蹈,而《千手观音》更成为残疾人艺术团的保留节目。
第一次参加“哈夏”的残疾人艺术团被邀请在“哈夏”群众演出主会场进行多场表演。刘向东说,“我们第一次参加‘哈夏’,希望通过这个大舞台,让大家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在残缺中寻找着自己的完美人生,都在创造着各自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