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成都)项目正式启动。
从昨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9日,数十位专程从美国和加拿大来蓉的专业听力师志愿者,将为我市符合检测条件的3132名贫困听障人士现场调试,并为他们戴上量身定做的免费助听器,帮助他们回归有声世界。据悉,这是我市获得来自海外最大规模的助听器捐赠。
牵手
来蓉考察 残疾人工作留深刻印象
去年9月,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邀请,美国斯达克基金会主席威廉姆·奥斯汀先后前往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城山高级中学、市聋儿康复中心考察,看到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也能开口“说话”,奥斯汀对我市为听障人士提供的康复、教育等救助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他们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都残疾人工作的扎实勤勉让我深受感动。”
就在那次考察后,美国斯达克基金会与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正式签约。根据协议,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将向我市捐赠价值4200万元助听器及辅助设备,资助3000名贫困听障患者双耳佩戴助听器。
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回忆起去年蓉城之行的印象,威廉姆·奥斯汀仍然记忆犹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工作效率。”
筛查
3132人符合条件 耳模寄美国定做
按照协议的安排,随后,成都市残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适龄残疾人助听器需求调查。“初步调查显示,我市成年聋人对助听器的需求大于聋儿。”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这一情况立即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和斯达克基金会进行了反馈。
随后,捐赠方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从原来的0—6岁听力聋儿扩大至成年人和老年人,特别是贫困的“空巢”留守老人。
6月4日至6月15日,市残联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斯达克中国公司专家组对我市5600余名申请者进行了听力检测。美国专业听力师志愿者提供的“一对一”助听器验配服务,最终筛选了3132名符合条件的听障申请人,其中单耳听障有257人,制取了6007只耳模,寄送到美国,量身定做助听器。
佩戴
专家一对一服务 追求最佳舒适度
“今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感谢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帮助我们走出无声的世界,走进美妙的有声世界,让我们聆听到大千世界的天籁之音。”在昨日启动仪式上,从小有听力障碍的张江特别激动,她代表所有受助的听障人士表达了共有的心声,“我们的世界从此欢声笑语,我们将更加自立自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助听器制作,专家亲临现场‘一对一’服务。”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席陶斯亮表示,此次配发将追求安装的最佳舒适度。
据介绍,验配服务将持续5天,3132名受助者都将现场试戴耳模,如感觉舒适则当场配发助听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专业听力师志愿者将手把手教受助者如何使用。如果有不适感,将在调试区经过技术人员的调试、改良,为佩戴者提供更加适合的助听器。
【新闻链接】
成都听力残疾人有19.17万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测,我市有残疾人7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7%。其中,听力残疾19.17万人。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这个群体给予了特别的关心与关爱。我市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抓手,围绕康复、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和权益维护等方面,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特别是残疾人医疗康复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市建成20个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450个社区康复站;重性精神疾病“关锁”患者普遍得到阳光救助。运用博奥遗传基因芯片,对全市21—30岁婚育年龄且尚未生育的听力障碍残疾人开展遗传基因筛查。
志愿者姚明今日到现场服务
在昨日的助听器配发现场,还有一道独特的橙色风景线特别醒目150余名“橙丝带”志愿者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外国听力专家、技术人员和我市听障人士之间才能够得以顺畅沟通、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姚明也将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成都)项目中,现场亲手为成都贫困听障人士佩戴助听器。
斯达克听力基金会
美国著名的慈善机构,由美国斯达克公司(全球最大的助听器制造商)主席奥斯汀创立,一直以“一个人所做的是有限的,但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为理念,以“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为目标,自2000年以来,已经为世界各地听障人士捐赠了近45万台助听器及34万套听力检测设备。此外,斯达克听力基金会还支持听力研究和教育,从而提高当地的听力健康意识。本报记者 李影
作者: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