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的教学口令需要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告诉孩子
社区故事
8月29日,长江西路新加坡花园城小区游泳池里,五颜六色的小泳衣在水里晃动,劈里啪啦的水声四起,却听不到孩子的声音——他们是一群听障儿童,只能通过泳池中的手语老师跟教练交流。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群原本只能在岸边观望的“旱鸭子”有了一次免费学游泳的机会。
缘起:听障儿童渴望的眼神打动爱心教练
今年暑假刚开始,新加坡花园城游泳池边来了一群孩子,他们都有先天性的听觉障碍,靠植入耳蜗做言语恢复。合肥锦雯言语康复中心的沙沙老师带着他们在上户外课,“我原本是带他们来看游泳池、泳衣是什么样,但他们没有条件学游泳。”沙沙介绍,这群孩子因为植入耳蜗等康复费用,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不少家庭的经济捉襟见肘,根本没钱支付孩子这种“额外”的花费。
这些孩子不能就读普通的学校,可是他们跟别的孩子一样对游泳有一颗渴望的心。看到水池,看到水里玩乐的人群,站在岸边的他们满是羡慕,这群“旱鸭子”在水边久久徘徊。
这一切,被游泳池里的教练孙仕鹏看在眼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打动了我。”第二天,他找到康复中心的老师主动提出,“你们组织孩子,我来免费教他们游泳。”
艰难:面对面,却要靠手语老师帮忙沟通
“毛遂自荐”的孙仕鹏低估了教这群特殊孩子游泳的难度。原本,他以为自己损失的只是孩子们的教学费。可说起两个星期的课程,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难度真的有点大。”
最大的困难在沟通上。这群孩子平时都是带着耳蜗或者助听器,在水里,这些都要拿下来,孩子们完全处于一种寂静的世界里。一个简单的“抬头”吸气动作,孙仕鹏则要把孩子们拉到身边,自己一遍遍地做示范。
然而,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办法示范,即使他跟孩子面对面,还是要喊来旁边的手语老师,通过打手语“翻译”给孩子。很明显,这样的交流非常吃力。
无奈:太多误解,老师上课,学生去捉蝴蝶
7岁的小宇是这群孩子里最小的,他不懂手语。开始十分钟,他会像别的孩子一样,试图模仿老师的动作。孙仕鹏把小宇拉在旁边开小灶,一步步示范。只见他一头扎到水里,然后慢慢抬头吸气,用夸张的口型告诉小宇,“慢一点。”没想到,小宇误解,以为老师教他吸气。抬头时,小宇猛地吸了一口气,一下子被呛到。孙仕鹏拍着孩子,一脸无奈和心疼。其实,这样的误解,不知出现过多少次。
就在孙仕鹏刚刚转身时,好动的小宇以为不用再学习,自己钻出了泳池,跑到岸上玩耍。突然,一只花蝴蝶飞过来,他一蹦一跳地跑着去追。教完别的孩子,孙仕鹏回身,看着岸上的小宇摇着头苦笑。这时候,呼喊对孩子根本不管用。他只得也走到岸边,牵着他的手把他拽回来。
决心:这样的爱心教学,今后还会继续
孩子们换气游过15米为考试合格,29日最后一节课的考核中,15个听障孩子里有5个不及格,孙仕鹏有一种挫败感。“一般我来教,孩子通过率是100%。”交流的不畅,确实带来不小的难度。
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中,孩子们眼中的笑意,那么真诚,那么纯净,给我鼓舞。”他说,今年的教学虽偶然,但对他有启发。他决定,要将这样的爱心教学固定下来,明年暑假、后年暑假……他会一直在这儿。
- 上一篇:无声世界里,仍能做一条游弋的鱼
- 下一篇:浙江松阳12名贫困残疾人带上免费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