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写盲文啊?太神奇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今年刚入学的新生洛绒次仁在母亲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摸着盲文板,用针笔学习怎样点字。
在康定老榆林的这所特殊教育学校里,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招收像洛绒次仁一样来自全州的听力视力障碍学生,这些孩子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的人生也从这里开始发生了变化。
上学不再是遥远的梦
九月,是新学期的开始,今年已经11岁的洛绒次仁作为一名新生也走进了自己的学校,11岁,对于同龄孩子来说已经是快要小学毕业的年龄,然而对于洛绒次仁来说,这才是他学校生活的开始,在这之前,学校一直是他的一个遥远的梦想,因为先天的视力障碍,一直以来他只能在家人的照顾下独自玩耍。现在,洛绒次仁从家乡得荣来到了康定,来到了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对于他来说,一种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洛绒次仁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用盲文板点字,“从右到左,每一个小方格子里有六个小点,用这个笔点这些小点,听到清脆的声音就是点正确了。”班主任罗成艳老师扶着洛绒次仁的手一个小格子一个小格子的教他点字,活泼可爱的洛绒次仁一边学还一边和老师聊天,看着儿子认真的学习着,一直在旁边的母亲脸上有了一丝欣慰。
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以后,像洛绒次仁这样的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读书学习不再是遥远的梦。
和洛绒次仁一个班的单真扎西是去年就入学了的老生,懂事的他经常帮助照顾班里的同学,洛绒次仁一来,他就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小弟弟的责任,下课了带他去上厕所,带着他一起玩耍,给他讲学校的一切。“以前在家的时候,只有周末学校不上课了我才能和隔壁的孩子一起玩,平时只能自己在家里,我也很希望能和别人一样到学校上课。”现在,单真扎西的梦想已经成真,他很享受学校的生活。
点燃家庭的希望
对同样也是上学期就已经入学的桑吉丁真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在这里他有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之间可以快速的用手语交流,在这里他有自己喜爱的老师,他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老师解答,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他是一名学生,这是他渴望已久的。
“儿子来学校以后变了很多,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了自理能力,不像以前在家时做什么都要我和他妈妈帮忙,而且学会了简单的计算和认字,还学会了手语。”桑吉丁真的父亲向巴激动地说着儿子上学后的变化,“儿子一直想上学,但是像他这样的情况只能呆在家里,来了这所学校后,他很喜欢这里,放假了还不愿意回家。”向巴说把孩子放在学校很放心,有老师照顾,还能学习一些知识,儿子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这是他以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和向巴一样,阿期木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也能到学校上课,“听了亲戚介绍,我才知道州里也有了特殊教育学校,听说这里的老师很负责,娃娃也能学一些东西,我就把他送来了。”阿期木支说,儿子以后能自理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我州有很多听力视力障碍孩子的家庭是很困难的,在没有送孩子来特殊教育学校前,家里必须要有人专门照顾孩子,因为没有特殊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家里只能尽力照顾日常起居,对于孩子的学习更是无能为力的。
“儿子来学校上学了,他妈妈就有时间可以跟我一起种地,家里的负担就要轻些了。”向巴说起这些的时候,连连感激政府办了这个好学校,帮他家里解决了大问题。
希望帮助更多孩子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些有专业知识的老师清楚,专业的特殊教育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这样有需要的孩子。
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效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最高兴的,扎西彭措老师指着操场边一个穿绿色外套的女孩说,她来学校后变化很大,这个叫翁姆的女孩是后天因为疾病的原因导致失明,失明后她心理受到了严重影响,刚来学校时,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会自己吃饭,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照顾自己,也慢慢开始和老师、同学交流,还开始学习盲文了,老师们看到她的变化都觉得很欣慰。在特殊教育学校里,老师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要教他们知识,管他们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
“当看到学生能在本子上写出1、2、3的时候,我激动惨了。”罗成艳老师说,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心里都很高兴,别人肯定无法理解,但这对这些孩子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要针对他们每个人做不一样的教学安排,找到适合他们,能让他们接受的教育方式。学生只要在接受老师教的东西,这就是特教老师最大的喜悦。”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罗成艳老师对教育这些特殊学生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
“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面向全州招收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的义务阶段特殊儿童。现在,学校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和特殊教育规程,开设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沟通、康复、形体、律动等特殊课程,同时开设有唐卡、民族工艺等特色课程。”校长郑永祥介绍说,希望甘孜州特殊教育学校能为更多这样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帮助,特别是那些农牧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也能走进学校学习。
“希望能让全州有需要的孩子都能到学校来学习生活,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他们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未来,郑校长充满信心,但是说起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他愁眉不展,“学校才创办不久,各方面的设施和条件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现有的教室、寝室、操场就快不能容纳这些学生了。”看看眼前这个不是很大的操场,就像郑校长说的那样,学生们在这里进行课外活动已经显得拥挤了。
还有专业老师的问题,也是让郑校长头痛的,“我们学校很缺专业的特教老师,现在师生比例根本达不到一般要求,我盼望有更多的专业特教老师能到学校来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郑校长说他一定会积极努力,多方呼吁,争取为这些可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成长。
- 上一篇:无声的世界里同样有精彩
- 下一篇:无声的爱—走进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