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美籍男子在天津建立儿童寄养机构获誉“洋雷锋”

2012-09-10 19:50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在办公楼墙壁上贴着历年被成功收养的孩子的照片,这些孩子现在全部在美国生活
保存到相册
在办公楼墙壁上贴着历年被成功收养的孩子的照片,这些孩子现在全部在美国生活
许多被收养的孩子在离开前或者回来探亲时都会留下手印,这是一位来自湛江的儿童在2002年5月留下的手印
保存到相册
  许多被收养的孩子在离开前或者回来探亲时都会留下手印,这是一位来自湛江的儿童在2002年5月留下的手印

  “牧羊地”里的“洋爸爸”

  和20岁出头的办公室接待员苏赢相处时,记者几乎感觉不到她和一般的接待员有何不同。热情大方的态度,沉稳亲切的语调,熟练地带着记者四处参观,流利地介绍院内各种设施。但不同的是,在整个接待过程中,苏赢一直都坐在轮椅上。

  苏赢带记者参观的,正是她15岁时离开福建后一直居住的地方牧羊人儿童村,一座由美国人贝天牧(Tim Baker)在天津建立的儿童寄养机构。

  十多来年,这家机构已经改变了近千个像苏赢这样的孩子的命运。贝天牧也被中国网友封为“洋雷锋”“新白求恩”。

  “小羊羔”的家园

  牧羊人儿童村位于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开发区。虽说位于开发区,但周围环境却显得异常安静,门口公路罕见汽车来往。飘扬在儿童村大门口的三面旗帜透露了这家机构的特殊身份:一面五星红旗,一面美国国旗,还有一面儿童村的“村旗”。

  儿童村的运营总监黎燕在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小小的办公室内,有一半空间堆满了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捐赠物资,有些尚未拆封。

  “目前村里的孩子共有80多个,都来自全国各地的福利院。”黎燕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通常都因残疾或身患疾病被父母遗弃。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按规定完成收养流程和手续后都会被美国家庭收养。自1999年以来,被成功收养的儿童近400人之多。

  黎燕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从江西某县城的福利院送来一个刚出生即被遗弃的男婴。这个男婴身患先天性肛门闭锁,小县城的医疗技术有限,无力进行手术,福利院便和她联系上,将孩子送了过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男婴也在儿童村住下了,不久就被一户美国家庭收养。黎燕前段时间还见过那个已经长大了的男孩,“挺好的,白白胖胖的。”她笑着告诉记者。

  黎燕说, 牧羊人儿童村不仅仅是一座为需要在北京接受治疗的儿童提供驻留地的中转站,作为一家寄养机构,它本身也有完善的生活设施,为那些暂时未被领养的儿童提供长期照顾服务。从这个层面看,称它为小社区也毫不为过。

  儿童生活区共由五栋小楼组成,每栋小楼的第一层都是儿童的玩乐区,第二层则是睡觉休息区。一般每个儿童会有三到四个“阿姨”负责照顾,这些“阿姨”们一般都是廊坊本地的中年妇女,有着丰富的养育经验。

  儿童村内还有一座两层楼高的教学楼,里面主要进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儿童村里的人把它称作“小羊羔”学校。从2004年起就一直在这里工作的张老师告诉记者,课程安排以语文和数学为主。由于很多孩子今后都会被美国家庭收养,因此英语教学也很受重视,每个孩子除了中文名,还有一个“洋名”。

  儿童村正在修建一座新的培训和康复中心。黎燕告诉记者,按照有关法规只有十四岁以下的儿童才能被领养,所以必须要对儿童村内十四岁以上的孩子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保证他们的未来有出路。中心一旦建好,将对孩子进行计算机、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教学。

  孤儿的“洋爸爸”

  牧羊人儿童村之前在网上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因为一手创建它的贝天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991年,贝天牧随同妻子来到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英语外教。刚到中国的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将要和这片土地上九百多个被遗弃儿童的命运联系起来。

  目前,贝天牧正在美国为儿童村募捐。通过网络,远在大洋彼岸的贝天牧告诉记者,来中国后不久,他偶然参观了一家天津的福利院,心里有所触动。一年后,他和妻子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取名叫艾瑟,从此以后,“世界就完全改变了”。1995年,贝天牧下定决心辞去了外教工作,创办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全职投入到救助中国被遗弃儿童事业中来。

  1999年,牧羊人儿童村的前身“廊坊儿童村”在廊坊成立。一共有6栋房子,贝天牧自己低价租了两栋,当地房地产商赵广才主动借给他们四栋。到2003年,儿童村一共有80个孩子。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贝天牧考虑另觅更大的空间。正在犹豫间,天津市大王古庄的负责人来了,主动提出以1元/亩的价格卖给他们30亩地。

  如今的牧羊人儿童村占地面积为33亩。另外三亩是以两到三万元每亩的低价买来的。贝天牧遇上的好心人不止这么几个。儿童村具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全部建筑设计,据说都是由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无偿完成的。

  伴随着令人吃惊的好运气,贝天牧顺利实现了扩大儿童村的梦想。2006年,牧羊人儿童村正式成立,所有儿童和员工都陆续迁了过来。

  把儿童村所有的具体运营业务都交给了黎燕打理后,贝天牧则专心忙于基金会的募捐工作。“美国民众对我从事的工作很感兴趣,因此我的募捐重心主要放在美国。”贝天牧这样解释。他同时也强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牧羊人儿童村,许多人捐钱捐物,或者表示愿意来做义工。近两个月来,来自国内的捐款数额猛增了十倍,占到总捐款数额的一半以上。

  借助网络,贝天牧的事迹开始广为流传,这个满头白发,留着白胡子,总是带着黑框眼镜的美国男人,被中国网友们封为“洋雷锋”、“新白求恩”,受到广泛赞誉。而在中国慈善界,他的名字也越来越响。

  义工“中西合璧”

  牧羊人儿童村有很浓厚的国际色彩,常常有许多美国年轻人来这里做义工。尤其是暑假,儿童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学生的身影。苏赢告诉记者,前几天刚离开了二十多名美国义工,“和中国学生一样,他们得回去上学。”

  记者碰上了尚未回国的艾琳娜,作为美国密歇根州卡尔文大学的医学研究生,艾琳娜的开学时间要稍晚一点。艾琳娜来到牧羊人儿童村,源于她的导师在网上发现了在中国有这么一家机构,随即与贝天牧联系,然后叫上她一起过来,在儿童村从事医疗救助服务。她每天的工作是教聋哑儿童如何使用手语,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儿童开口说话,以及指导阿姨们正确地给咽喉有问题的儿童喂食。“这里很好,很有家的感觉。”艾琳娜这样描述自己儿童村的印象。

  这里也有不少中国义工。记者在儿童生活区的一栋小楼遇见小曲时,她正陪几个刚睡完午觉的小孩玩耍。小曲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一。她利用这个暑假先去了贵州支教,然后就直接来儿童村做了义工。“我是从报纸上得知这家儿童村的,然后和他们联系想来做义工,他们说很欢迎。”

  小曲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处理办公室事务,但很多时候她也会帮助阿姨们照看儿童,每天她都会在办公楼和生活楼两头穿梭。“我的理想就是毕业后做慈善工作,所以想在这里积累经验,”她说,“收获很大,比如这种社区式的运作模式和注重细节的管理理念,都很值得学习。”

  “牧羊地”的困境

  作为儿童村的大管家,黎燕的心情不错。近两个月来猛增的国内捐款让她对财务困难的担心少了很多。她甚至向记者表示,虽然对热心人的捐款表示感谢,但现在她并不期盼有数额庞大的捐款。“如果真的突然来一笔100万元的捐款,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她说,现在最需要的,还是种种具体物资,比如说米面油。她也欢迎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前来做义工。

  但儿童村未来的发展,还有一些困难摆在贝天牧和黎燕的面前。

  一是财务紧张的问题。尽管至少未来两个月不用发愁,但是每月加起来达30万元的费用开支,始终还是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他们心上,村内一些儿童的手术治疗费则需要更多的钱。黎燕一向精打细算,比如这个夏天儿童们住的屋子可以开空调,但是包括她在内的工作人员办公室则只能开风扇。儿童村“阿姨”们的工资也只能照着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开,为此一些“阿姨”也不免有怨言。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整个儿童村的暖气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此,黎燕表示最佳的解决方式还是助养模式,即由十五个捐助人共同抚养一个儿童,每人每个月捐助235元就能保证儿童一个月的生活费。儿童村的财政压力也能由此减轻,能有钱置办更多的床位收留更多的儿童。

  另一个则是更深层次的儿童情感需求。在这面,儿童村目前采取的是家庭培养模式,有意识地让儿童之间逐步建立起兄弟姐妹式的情感纽带,通过这样培养出“家”的心理依赖感。但是,对于一些重症儿童来说,要建立起这种心理结构并不容易。

  黎燕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儿童被遗弃时,身边都留着一些钱、奶粉乃至儿童的照片等等,说明他们的父母心中也是十分煎熬和痛苦。“或许能让儿童们真正感到不再孤独的方法,还是不要遗弃自己的孩子”。

  不管怎样,贝天牧对儿童村的未来发展依旧十分乐观。他表示,他的目标是在别的城市再建立新的类似牧羊人儿童村这样的机构。同时,他也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家庭收养残疾儿童。”他告诉记者,由于观念问题以及抚养条件有限,迄今为止通过牧羊人儿童村完成残疾儿童收养的中国家庭少之又少。

  采访最后,黎燕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媒体为儿童村再招一位会计。由于她过去曾在广东工作过,“尤其欢迎广东的朋友过来,”她笑着对记者说。(文/图 记者 余姝 通讯员 王行舟)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