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元宝区兴东街道办事处茂生社区一建筑机械配件商店里,老板孟强正在搬运货物。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很难想像,眼前这位老板竟是低视力残疾人。
43岁的孟强原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工人。26岁那年,新婚不久的孟强与妻子双双遭遇了下岗。夫妇二人不等不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自己当起了老板,先后卖过海鲜,开过干洗店。
可没多久,孟强的眼睛出现视力模糊。开始他没有当回事,渐渐地,他的视力几近失明。
原来,孟强年少时眼部受到重创,虽经诊治康复,但由于他忙于工作,加上年岁增长,诱发了后遗症,造成了低视力残疾。
开干洗店是个辛苦活儿,孟强和妻子每天不停地洗、熨到深夜,顾不了正在上学的儿子。儿子变得贪玩,学习成绩一度从班级的前几名下滑到倒数几名。孟强与妻子将干洗店兑出,此后的一两年里,一家人只靠干洗店兑出的几万元过活。
2005年,孟强决定发挥以前在工厂的专业特长,开家机械配件商店。
他在茂生社区租下一间门市房,每天跑工地推销配件商品。施工队都有自己固定的进货途径,孟强就与他们交朋友,见工地的机器设备坏了,就免费帮助维修保养,渐渐地,他的热心诚意赢得了客户。
由于资金不足,孟强的商店里没有几件货物,他只能在客户订货后再跟厂家联系发货。有时遇上工地结算不及时,他只能跟亲戚朋友借钱进货。
茂生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崔卓对辖区残疾人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孟强的情况,便利用残联对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实物投放的机会,向残联反映。很快,钻床、摇臂钻、电焊机等价值近1万的设备送到了孟强的店里。
2010年年末,崔卓得知辽宁省地税局颁布《辽宁省残疾、孤老人员、烈属所得减免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主动告诉孟强。崔卓代笔为孟强写了份免税申请报告,带着孟强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产值利税表等相关手续,将孟强享受免税政策的手续全部办理完结,孟强成为元宝区第一个正式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的残疾人个体商户,每年免税额度在3000元左右,减轻了他的经营压力。
孟强说,这些年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取消工商管理费、增值税起征点上调等税收减免政策扶持,对残疾人的救助投入也越来越大。像他这样的二级残疾人,每年只需交纳120元医保费,住院时便可享受60%以上的报销比例。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残疾人享有很多优惠待遇: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可得到医疗、供暖、廉租房、子女教育、免费法律援助等优惠;实施分类救助金,每月补贴重度残疾人80元,一般残疾人30元,精神残疾的享有500元的免费药物救助卡;提供假肢、轮椅、助听器、耳蜗等辅助器具及免费白内障手术等医疗康复;双残子女升高中、读大学都会得到相应救助;开展技能培训,春秋两季进行实物投放。
健康人打拼不易,残疾人创业更难。孟强说,虽然经历过各种磨难,但他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现在的他开朗乐观,生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