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奏响幸福新乐章—近年来鹤壁市改善民生的报道

2012-09-18 09:11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淇滨区九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正在为幼儿接种麻疹疫苗。鹤壁日报记者 李国庆 摄(资料照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之要、执政之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奏响了幸福和谐新乐章。

奏响幸福乐章——确立民生导向

近年来,市委确立了“1123”的总体部署,即坚持率先崛起奋斗目标,确立民生导向,加快两个构建,推进“三化”协调。对于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百姓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着力进行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开展包括残疾人救助等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为我市民生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般预算支出中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53.6亿元,占比达到72.2%。”“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增加8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1%和99.3%。”“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800元调整为1080元,对城乡低保家庭实行了临时价格补贴。”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事关民生问题的一个个数字令人振奋,一项项举措令人鼓舞。

奏响保障乐章——实现应保尽保

“企业退休养老金又涨了,每月1528元,与刚退休时相比,养老金涨了不少,这让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多了些保障!”今年65岁的企业退休职工王玉琴高兴地说。

和城里居住的王玉琴相比,浚县白寺乡白寺村的七旬老人杨淑芳,每月都能按时领取6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老有所养”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在所有群众的身上,让人民群众过上有保障的生活,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60元养老金。此外,我市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原国有、集体企业超过退休年龄未参保的“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与此同时,全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月人均补差达到175元,农村低保标准月人均救助标准达到116元,做到了低保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奏响统筹乐章——大力推进棚改

“我只花了3万元就搬进新房,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计算,相当于政府让我们省了10万元。”从三代同堂挤住在65平方米的旧窝棚搬出,住上了91平方米的新楼房,山城区汤河花园社区居民申玉龙十分高兴,“以前住的地方,整个院里就一个旱厕,每天上厕所都得排老长的队。平常还好点,一下雨就是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回忆起当年298户居民共用一个厕所的尴尬场面,申玉龙不禁十分感慨。

在有着40多万人的鹤壁市老城区内,六成以上居民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棚户区平房内。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鹤壁城市棚户区面积达到500多万平方米,破旧简易房就占总面积的75%以上。市民户均30多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5平方米,危房比例高、安全隐患大,而且缺乏配套服务设施,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近年来,在发展新城区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一直没有忘记老区的群众。为了彻底改变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2008年,我市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地方棚户区改造工程。2011年起,每年又拿出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老城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目前,我市老城区已拆迁300多万平方米,开工400多万平方米,2.6万户群众从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老城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

奏响希望乐章——关爱弱势群体

浚县白寺乡白庄村村民贾菊今年已经61岁,2009年年初,因为取暖不慎,一场大火让她家的房子面目全非,仅仅过了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又让她失去了儿子和儿媳。从那以后,贾菊年仅7岁的孙女和不满6岁的孙子就成了孤儿,祖孙三人相依为命。

得知贾菊一家的遭遇后,浚县县委、政府和白寺乡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经常给她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白庄村也行动起来,免了她孙子、孙女的学习费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一些企业负责人也积极出手相助,几家企业抢着包下了贾菊孙女、孙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还为她建起了一座新房,让她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在弱势群体中,视力、听力等方面障碍者和残疾人事业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

“现在我什么都能看见,我也能和小朋友一起上学了。”鹤山区中山小学的小丽高兴地说。小丽是一名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只因家庭贫困,多年来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还错过了正常的入学年龄。2010年,小丽有幸成为鹤山区白内障患者康复工程的首批受益者,免费接受了复明手术,如今已经康复的小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迈进了校门。

在市聋儿语训中心,一些听力障碍儿童每天都要接受发音及矫正方面的训练。针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我市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于10个月的包括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康复教材、家长培训等方面的培训,还会对受助人进行为期不少于3年的跟踪和指导。

近年来,我市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低视力无障碍市创建活动,免费为2300多名低视力残疾人适配助视器;开展“0岁~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100多名脑瘫、智障、孤独症、聋儿开展针对性康复训练;开展轮椅助行工程,仅2011年、2012年就捐助轮椅1420辆;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组建5000人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向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捐款、提供志愿服务……而2010年建成投用的,包括聋儿语训中心,残疾人就业及培训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中心暨残疾人假肢、矫形器制作装配站,残疾人伤残康复中心等4个机构在内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更是让众多肢残、智残、听力有障碍的残疾人获得了康复治疗。

奏响和谐乐章——改善生活条件

就医是民生之急。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市加大医保工作力度,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4万元调整到6万元,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上浮5个百分点。我市还全面启动“中国居民健康卡”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就诊服务一卡通;将全市行政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范围,实现城乡全覆盖;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

就业方面,我市搭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对“两后”人员、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3万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5%以上。

就学方面,我市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加强教师培训交流,深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纳入教育规划之中,确保其享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幼儿园37所。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方面,我市连年将通路、通水、送沼气、整村扶贫开发等多项关乎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考虑,让农民生活更加方便。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改善西部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2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户用沼气2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3座,新建沼气服务网点10处。

市财政局提供的数字表明,近年来,市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逐年增长:2008年为18.7亿元,2009年为29.9亿元,2010年为39亿元,2011年为53.6亿元。

2008年~2011年,我市城乡低保覆盖人数分别达到5.6万人、3.5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提高到40.8%,探索建立的健全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被确定为全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5年来,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了16.6%,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鹤煤公司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2.25万户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5年来,我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9%,还在全省率先为全市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点点滴滴的改变,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涓涓细流般的关爱,让弱势群体充满希望。正是靠着民生导向这根指挥棒,我市的民生乐章才演奏得愈加生动、和谐。(鹤壁日报记者 李霄楠 岳珂 解静怡)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