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大笔的广告宣传投入,没有精美的包装,缺乏新的订单,原材料价格又在上涨。今年,惠州市特殊学校爱心面包房生产的爱心月饼销售不理想。爱心面包房于2005年底由台商捐资30多万元建成,2007年,爱心面包房开始接第一笔爱心月饼的订单。
两难:涨不涨价都犯愁
“今年的爱心月饼销售不是很理想,销售额才两三万元。”惠州市特殊学校爱心面包房的负责人说。
因莲蓉、食用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缺少新的订单等因素,今年爱心面包房的爱心月饼生产提前结束了。
昨日上午,面包房的师傅们将今年赶制的最后一批爱心月饼装货上车,“好的时候有过几千盒的订单。现在只剩下一些台商老主顾,每年中秋节,他们都要订些月饼发给自己的员工过节用”。
其实,现在不仅是爱心月饼订单少,即使是爱心面包房,在经营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该负责人说:“这几年原材料的价格涨得很厉害,面包依然还是1元一个,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是爱心人士,我们实在是不愿意涨价,但是不愿意涨价我们面包房本身又吃不消,所以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送货路程比较远的工厂的订单。”
爱心面包房每天大约生产2000多个面包,订购者多来自台商和学校。“爱心面包房,苦苦经营了7年,汇集众多爱心人士的心血,再难我们也会努力延续下去。”林校长说。
两用:既是课堂又提供就业岗位
患有听力障碍的朱志宏是爱心面包房小师傅,也是惠州市特殊学校的毕业生,在校读书期间,他就是面包兴趣小组的成员。毕业之后,朱志宏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便留在了爱心面包房。
“在这里可以和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面包和蛋糕,我很喜欢在这里上班。”朱志宏在纸上写道。
“孩子们出去其实就业情况并不算太好,尤其是这些喜欢制作面包点心的孩子,在技术上他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与人沟通起来毕竟还是存在障碍。出于沟通困难的考虑,外面的面包加工坊也很少招收我们的毕业生。”市特殊学校的李主任告诉记者,爱心面包房的初衷是为了给特殊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实习课堂,后来经过众多台商爱心人士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渐渐地有了设备,也有了专业的技术教授人员。爱心面包房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爱心愿景
“现在爱心面包房能提供给我们自己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确实很少,我们也很希望能把爱心面包房一直延续下去,并且越做越好。”
根据爱心面包房的订单量,一共有6个面包师傅在里面工作,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只能招收两个聋哑毕业生。李主任介绍,扩张爱心面包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场地方面完全没问题,主要是订单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