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群特殊的人,虽然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却无法与正常人一样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比如盲人,他们看不到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比如聋人,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为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的这种“数字鸿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决定共同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2004年至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历届论坛从最初的理念推广和普及到信息无障碍标准、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应用的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
9月20日-21日,第八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由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主办,以“推进共享· 引领创新”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外的嘉宾200余人共同探讨了信息无障碍在全球范围的最新发展趋势、技术应用及产品。
残疾人事业法律
法规体系形成
信息无障碍事业应该如何认识?中国残联理事长王新宪在致辞中说,信息无障碍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念和技术,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其宗旨就是要缩小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信息交流方面的鸿沟,共享信息文明成果。
“推动实现信息无障碍是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帮助广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项崇高和伟大的事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说。
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慧萍表示,未来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将开展全国残联系统网站无障碍检测工作,强化监督检查,进而形成良好的无障碍社会环境。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无障碍建设就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广泛推开。”王新宪表示,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条例和地方实施的法规为配套的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今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区服务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已经进入法制化轨道,广大残疾人将通过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中国残联维权部权益处处长张东旺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王新宪表示,中国残联将与相关部门共同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组织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合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进程。
此次论坛是第一次在中国盲人图书馆举行,突破了前七届论坛对于信息无障碍的理论探讨和观念呼吁,让与会者亲自体验了盲人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使与会者亲身感受到了信息无障碍的伟大成果,“是一次体验之旅,是一次体验的论坛。”
此外,论坛专门开设了无障碍体验区,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残疾人组织将展示他们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信息产品。论坛上,中国盲文图书馆宣布将利用多媒体语音采播系统建立“中国盲文电话图书馆”平台。
信息无障碍需要广泛合作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502万人,其中视觉残障人士有1263万人,听力残障人士2054万人,而使用电脑上网的视觉残障人口仅有1.2万,仅占全部视觉残障人口的0.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如果不设法缩小由于残疾原因给残疾人所带来的数字鸿沟,残疾人无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家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公募基金会,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汤小泉理事长的带领下,致力于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的建设,特别是对盲人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说。
汤小泉表示,在论坛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盲人电脑培训室、开展了10万盲人学电脑活动,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合作开展了内蒙古残疾人信息与传播技术无障碍公益项目,资助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国家通信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信息无障碍亭,建立信息无障碍爱心亭,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融入社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委、爱心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推广信息无障碍理念,推进中国信息无障碍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中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汤小泉理事长说。
建设信息无障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推进政策法规的出台,制定发布技术标准,提升信息无障碍的服务能力,提供面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等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尚冰说。
当然,相对于政府对信息无障碍工作的重视,如何让有信息障碍的人也能享受一个正常人能够享受的,这才是信息无障碍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或者说,更重要的工作是注重“融入”。比如,腾讯研发的一款面向视障用户“小Q机器人(22.600,-0.76,-3.25%)”信息无障碍产品,就是通过接受触碰和语音指令操作计算机,可以帮助盲人及低视力者便捷地利用电脑上网使用QQ,让盲人能够更轻松地融入互联网时代。
事实上,互联网正成为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最重要工具。论坛期间,一位盲人朋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所创办的调音社已经有一半的客户来自互联网。而对“小Q机器人”的开发者而言,腾讯公司也能通过这款产品赢得更多的客户。
“通过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各级残疾人组织的共同参与、广泛合作,信息无障碍在我国所有地方得以实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王新宪说。
- 上一篇:张家界市6名聋哑儿童接受爱心医疗资助
- 下一篇:郑州市今年将救助631名贫困残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