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发现他是聋儿,8月底刚做完耳蜗植入手术,刚开始怎么都不戴仪器,我们帮他戴上,他都哭闹地摘下来,似乎对声音特别敏感;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最近开始自己找仪器,主动佩戴了。”3岁的邓佳帅长得聪明可爱,但是无论《北方周末报》记者怎么逗他,都只见他咧嘴微笑,从不开口讲话。
“我在怀孕的时候,总是感冒,身上、头上都出了好多红色小疹子,也许是药物的原因,造成孩子先天性耳聋。”邓佳帅的妈妈赵润霞,年轻的脸庞上露出些许无奈与愧疚。
因为孩子年纪小,而且是刚做完耳蜗植入手术,还不太适应聋儿康复中心的环境,每天就由妈妈来陪读。
“怀孕期间,一定要慎重选择药物,否则很容易给胎儿带来疾病。另外,就是家长一定要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以免错过最重要的治疗时间。”聋儿康复中心塔娜告诉《北方周末报》。
李天奇是聋儿康复中心一部大班的班长,《北方周末报》记者刚到康复中心的时候,李天奇正在带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8岁的李天奇,明显比其他孩子擅长交流,总是积极回答记者的问题,尽管吐字方面不是很清楚,但总是用最纯美的微笑面对陌生人。
采访当天正好轮到李天奇上AV课程,隔着玻璃,看到李天奇依旧将微笑挂在脸上,妈妈管敏坐在旁边,耐心地陪孩子一起听课。
“孩子也是先天性耳聋,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异常,所以早早就给她佩戴了助听器,她和外界一直是有联系的。耳蜗植入手术是3个月前做的,效果不错,以前只会用简单的单词和大家沟通,现在经过老师、孩子的努力,已经可以主动用句子和大家沟通了。”管敏脸上挂着又担心又着急的表情。
“AV课程特别有效果,我收获了很多,在互动学习中学会怎么引导孩子去正确地解决问题,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引导。”管敏告诉《北方周末报》。
呼和浩特市最早接触AV课程、从事聋儿康复工作十多年的老师葛静说,AV课程有四大优势,一是针对性强,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二是目标性强,针对孩子的优势、弱势进行指导;三是利用回家的时间,充分调动家长的优势来正确引导孩子;四是实物情景,我们上课所选用的教材全是实物,很自然地教给孩子东西。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成为自治区人工耳蜗手术定点医院,实施的所有人工耳蜗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勇智成为我区第一个人工耳蜗学科带头人,每一例耳蜗植入手术都是由刘勇智亲自操刀。不要小看耳蜗植入手术,危险等级分为、II、III、IV级,I级最安全、IV最危险,耳蜗植入属于IV级。
“耳蜗植入手术一般只给重度、极重度患儿进行,因为它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刘勇智告诉《北方周末报》,“最佳手术时间是0~6岁,这时候更容易恢复,孩子也会尽快融入社会。”
刘勇智专门从事耳蜗植入项目的研究,有多年的治疗经验。“通过这么多年的治疗,聋儿近50%为先天性耳聋,这其中有20%是遗传,一部分是药物使用不当。”
下一步,将进一步总结完善,调查了解7~17岁有语言基础的贫困重度听障儿童少年的情况,摸清底数,向政府提出建议,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记者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