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现在每天一个煮鸡蛋,一碗稀粥,爱吃豆腐、青菜、萝卜等家常便饭,老太太不挑食,大家吃什么,她吃什么,很少专门为她做饭。”任素荣老太太的女儿袁素英如今74岁了,不过在老太太的眼里还是一个“小不点”。而老太太口中所谓的“工资”,即是国家每月给老太太发放的200元长寿补贴和60元养老费。看着属于自己的“工资本”,老太太脸上满是笑意。
长寿秘诀二:性格温和,心态好
“你瞧,我们住的这套房子是小了点,才50多平方米,但是已经住了20多年了,习惯了,也够住,感到很温馨。”10月22日下午,在市建公司家属院任素荣老太太家中,74岁的袁素英向记者介绍,目前,她和老母亲、外甥女生活在一起,既照顾老太太,又照料小孩,其乐融融。
袁素英说,老太太老家在河北省临漳县,就她一个女儿,她们母女俩一辈子相依为命。“老母亲一生很不容易。我从小丧父,她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苦日子、难日子硬是挺过来了。多少人劝她趁着年轻再嫁,但是她都拒绝了。长大了,我才知道这是心疼我,怕我受罪。”24岁那年,袁素英嫁到安阳,不久她就把母亲任素荣也接到安阳。
“我从小就知道,妈妈吃苦耐劳。她每天5点就早早地起床,做饭、做针线活儿,总是闲不下来。”袁素英说,由于自己子女多,家庭开支大,在厂子里上班也忙,因此照顾自己4个孩子的重担,就压到了老太太的肩膀上。“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老母亲一手带大的,因此,几个孩子跟姥姥的感情都很深。”
据袁素英介绍,老太太不喜欢在外面串门,也不喜欢跟别的老太太打牌娱乐。整天在家里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做针线等。原来家庭条件不好,孩子们入冬的衣物都是老太太亲手做的,几个孩子的棉衣棉裤加起来不是个轻松活儿。
“老母亲已经上了年纪,前些年,一些家务活就不想让她再干,让她多歇一歇。”袁素英说,家里人有时会将换下来来不及洗的衣服先藏起来,等下班回来再洗,可是每次都会被老太太找到了帮着洗得干干净净。“我觉得,老太太的勤快,很多人都比不上。”
袁素英说,老太太爱操劳,爱运动,所以锻炼了一个好身体。现在尽管已经105岁了,但是头脑清醒,只是近几年由于之前摔了一次,腿脚不方便,没怎么下床外出行走了。
“老太太的脾气相当好,从不跟人着急,也不与人争执。我们娘俩在一块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袁素英说,老人性格好,为人和气,凡事总是为别人考虑,结下了一个好人缘。“你想,如果别人对你好一次,你都会心存感激,想着报答,何况老母亲?她一辈子对你都好,你是不是更得感激?因此,我和孩子们对老人的好,那是没得说。”
老太太性格温和,头脑清楚,她的心态很好。外孙、外孙女时不时地来看望老太太,给老太太带些各种实用物品。其中老太太最小的外孙今年也37岁了,在北京工作,经常会在网上给老太太购买物品寄到家
中。其中有助听器、电动泡脚盆、按摩器、轮椅等。“每当问及老太太觉得东西好不好时,老太太都很难做答。说好吧,怕以后再给她买,说不好吧,又怕伤害别人的心。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个总为别人着想的人。”袁素英说,但是她清楚老人这是心里高兴。
老太太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后辈,到了晚年,后辈们也要给老太太一个生活舒心、尊老敬老的好环境,让老太太安度晚年,这是他们一家达成的“共识”。现在老太太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想说话了我陪她说说话,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这样不长寿才怪。”袁素英的幽默把记者逗乐了。
长寿秘诀三:粗茶淡饭,不挑不拣
她对于食物从来不挑剔,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并没有特意的吃一些补品。“有时,街坊邻居问,你们平时给老太太吃些什么啊!老太太这样长寿。我就笑着说,我们整天就是玉米面粥。”袁素英说。
其实,老太太平时就是吃一些家常便饭,早上喝些豆沫,吃点软的鸡蛋糕。中午一般也是喝粥,晚上吃些稀粥,吃点炒菜,因为老太太年纪大了,所以牙齿都基本上掉光了,只能吃一些软食和流食。“早在30年前,当时想为老太太装假牙,老太太觉得浪费钱,结果就给耽误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可是医生说老太太的牙龈出现萎缩,已经不能再安假牙了,这算是一个遗憾吧!”
老太太是个农村妇女,一辈子没上过班,没领过工资,结果老太太没想到,到老了竟有"工资"领!原来,每月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日子,老太太总会说“又有工资领了,快去领钱吧。”袁素英说,她和母亲都非常高兴,“政府给母亲发放的长寿补贴,还有街道给的60元养老金,我们到月都有钱领,不用子女操我们的心”。
“我有退休金,老太太有养老金。同时,我们还能帮着女儿带带孩子。因女婿经常出差不在家,女儿在玻壳厂上班有时也很忙,我就一直带着外孙女。现在外孙女都上高三了,学习很好,我和老母亲都很喜欢她。”袁素英说话时,任素荣老太太在一旁认真地听着,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 上一篇:昆明五华专项检查无菌医疗器械
- 下一篇:临海:爱心播撒聋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