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学生同吃食堂,关心孩子的住宿,孩子们喜欢喊她妈妈。
她知道学生的星座,记得班里孩子的生日,她是学生们的朋友。
熊伟是沈阳市皇姑区聋人学校的老师。如今从她的班里已经走出了十余名聋人大学生。她相信“绘画”也是一种语言,一种用手“绘”、用眼“看”、用心“读”的语言。
只有四个学生的毕业班
5月24日,熊伟老师有件大事,组织今年已经考取大学的四个高三学生回校参加活动。
早晨7时30分许,熊伟像平时一样踏进了学校的校门。她穿着蓝色长裙,小跑着往教学楼赶,因为她习惯在学生早自习之前走进教室,陪大家学习。
熊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这个高二文科班只有四个学生,他们都想参加高考。熊伟刚刚带一个高三班级参加完高考,下学期她要陪着这四个孩子再次迎接高考。
熊伟鼓励学生们考大学,她说这并不是为了文凭,她希望聋人在大学环境里成长,这样心智能够更加成熟。中国聋人网 www.longrenwang.cn
早自习上,英语老师给学生辅导,讲台上老师借助黑板、投影、手语、口型给学生讲课。一个学生走神了,她一回头发现熊伟老师正盯着自己,立刻拉回思绪盯着讲台上的英语老师。
一天之计在于晨,自从熊伟当上班主任后,就养成了每天陪学生上早自习的习惯。她常常比学生还早到教室。
用耐心面对敏感
上午10时50分,熊伟要给高二的学生上专业课。四个孩子在各自的画架前描绘自己的作品,有的画素描,有的画油画。熊伟在教室里踱步给予指导。
一个学生啪啪拍着画板。她正在画素描,她用手语问熊伟自己的画哪里有问题。因为着急,她比划手语的时候还不时会敲着画板。
熊伟并没有着急,她一边用手语讲解,一边大声说“你要先确定几个高点,你摸摸你的额头有没有凸出的地方,是不是? ”
熊伟说,听障的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听力,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而且说话的口型也能帮助理解。为了更好地与他们交流,熊伟总是用手语讲解的同时大声说话,口型尽量夸张。
天气很热,熊伟给四个孩子买了冰糕,让几个孩子休息几分钟再继续画画。她说,高中的学生压力很大,聋人学生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压力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照顾和耐心。
中午吃饭的时间,熊伟和学生一样在食堂吃饭。吃饭时,学生还会跟她交流生活上的事,比如减肥。尽管家离学校不远,因为不放心学生,她中午总是和学生一起吃食堂。
熊伟知道自己班里每个孩子的生日,星座,兴趣,爱好。
日记中记下每个孩子的变化
四个刚刚考取大学的孩子陆续回到了学校。短暂的分别,学生们有了些新变化,有的换了新发型,有的有了新困惑,有的有了新想法。他们用手语跟熊伟交流着。
今年熊伟带的高三学生中共有8名学生考取了大学。其中三名还考取了堪称“聋生清华”的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成绩公布的那天,熊伟在办公室里哭了,她为孩子们高兴。
翻开熊伟的班主任日记,厚厚的一本,里面密密麻麻的记着每个学生一年多来的变化。
2011年3月9日:早自习睿又没来得问问家长……
2011年3月24日:早自习桐、睿迟到,要提示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醒睿早点起来吃早饭……
2011年9月9日:早6点50分,打电话给崔父,催促上学,果真见效,睿今天没迟到。……
2011年9月13日:早,睿、雪没迟到,很高兴……
熊伟日记里的“睿”,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油画系。高三这一年,熊伟每天早起给小睿的父亲打电话让他催小睿上学。
熊伟的手机里记着班里每个孩子家长的电话。许多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家长还常常给熊伟打电话交流孩子的情况。
即将与学生们告别时,熊伟用手语告诉这四个孩子。“我希望你们能成为诚实、善良、勤劳、勇敢、有担当的人。 ”
记者 吴昌述
熊伟要给高二的学生上专业课。四个孩子有的画素描,有的画油画。熊伟从旁给予指导。 记者 吴怀宇 摄
- 上一篇: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的成长
- 下一篇:侯亚军:让残障孩子享受公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