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正是这样的一位女性,把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得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位已经任职12年的校长——侯亚军,让患有智障、聋哑、脑瘫的特殊的孩子们,在这里享受到了特殊的爱,也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和社会资源。中国聋人网 www.longrenwang.cn
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任职12年 使特殊的孩子们感到了特殊的爱———
■走遍所有村镇
劝家长送残障孩子上学
2000年,被通知去特殊学校当校长时,侯亚军还幼稚地问,到那儿干什么?她走马上任后一干就是12年。“看到智障、聋哑的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她对记者说。
当时学校只有59名学生,26名教师,学校也没有正式名分。作为特殊教育的“培智班”,一直挂名在少年之家。由此,她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努力,在区政府、教委、人事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在2001年1月30日顺义特殊学校得到了正式批复。
随后就要解决生源问题。她带领着老师们,根据残联的统计,走遍所有村镇,挨家挨户地探访。一开始家长们不开门,他们就两次、三次……不厌其烦。去的时候带上玩具和学校的宣传资料,并承诺家长们可以先来学校看看。慢慢地,家长们慕名而来。
一位姓王的聋哑学生,在这里上过学前康复课,但是,家长却执意把他送到普通学校上小学。小学四年级时,看到了特殊学校的教育成果,就主动把孩子送回来就读。今年他参加了聋人高中考试,“尽管成绩还没有公布,但是他肯定能考上。”侯校长自信地说。
12年间,侯亚军通过协调残联和民政部门,争取社会资金,减免学费等措施帮助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上学。
■从手绘到电子版
12年自编四套特殊教材
12年来,侯亚军带领着老师们一直在摸索、尝试特殊教育的模式。“这是我们自编的四套教材。”她从办公柜中拿出了四套语文教材一一向记者展示着。
第一套的教材全是手写的,插图也是手绘的,“尽管线条做不到横平竖直,但是这记载着我校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辛苦。”第二套教材的文字改为印刷体,插图依然是手绘的。“那时的绘图软件还不普及,会用的人很少。”第三套全部是印刷版,插图全部变成了市井照片。
第四套则是电子版。侯校长打开电脑,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说,“目前这是北京市特殊学校中的第一套电子教材。”随着鼠标的移动,显示屏上显示出“窗”字,不仅可以发出读音,还能自动显示出笔画等。
“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就可以上课时人手一个IPAD,使用我们编制出来的最新电子教材了。”
■联系实习开展共建
让残障儿童享受“公平教育”
12年了,侯亚军相伴在这些特殊的孩子中间,体验着他们特殊的生活,也感受着他们特别的爱。她翻阅了孩子们的照片,挨个对记者介绍说,当她外出回校,学生们会围着她,摸着她,“你干什么去了,我想死你了”;当她和老师们千方百计为聋儿找到就业单位后,孩子一夜不睡,编制漂亮的笔筒,带上家里的香椿,打着手语送给她,那时她的眼里溢满了幸福的泪水。
近几年来,侯亚军广纳外源,依靠区政府、区教委、区残联等有关部门,协调各方力量,争取150余个社会团体走进特教学校,争取资金34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配备助听器、眼镜、生活用品等。
“让孩子们快乐、自信,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她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为残疾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与大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她坚持一点,不仅要让特教人赢得社会的尊敬,更希望通过开展“公平教育”,让更多的残障儿童享受社会的文明,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从2005年首批毕业生起,顺义特殊学校每年的结业率都达到了100%,已经有近百名学生结业离校。一部分继续升学,一部分直接就业。
■本版文/本报记者 梁琦
对话侯亚军
“孩子们回归社会是我最大的成功”
记者: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您觉得您的工作和一般的老师有哪些不同?
侯亚军:特殊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老师了。我们的老师除了日常教育技能外,还要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康复技能;除了儿童心理学外,还要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
记者:手语是不是也是必修课?
侯亚军:所有的上岗老师都必须学习“手语”,包括我在内,否则怎么与特殊的孩子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现在我们这里拥有64名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的特殊教师队伍,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第一家特殊教育高级研究生班的实践学校。
记者: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您觉得怎样的教育结果算是成功的?
侯亚军:最成功的结果还是他们康复后回归社会。我们现在将言语康复、听力康复、感觉统合训练、职业治疗、音乐康复等专业手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至今已有5名残疾儿童通过康复回到普通幼儿园学校就读,17名聋儿开口说话。
另外就是努力发展他们的艺术特长。针对智障学生,在实用语数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社会适应性课程,强化生活技能培养,烹饪、手工制作,在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后,孩子们终于掌握了一技之长。
人物简介
侯亚军,女,1965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特教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自1984年工作以来,连续每年都被评为顺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其中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988年北京市成才创优标兵,1990年北京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知识竞赛优秀组织者奖,1997年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好校长,2006年北京市优秀残疾人工作者,2007年 全国管理创新示范校长,200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 上一篇:无声高三 她用绘画读懂孩子的心
- 下一篇:聋生生命教育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