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
手势语:家回我想
2)先打出外界感受到的某种信息,后打出这种信息引起的反应。
例如:汉语:快灭火。
手势语:火快灭
3)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
手势语:衣服新我有一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
手势语:吃饭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
手势语:会什么
(1)缺少汉语中的虚词
例如:汉语:我和小王在看电影呢。
手势语:电影看我小王
(2)缺少汉语中的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
例如:汉语:一本书一张纸一只鸡
手势语:一书一纸一鸡
(3)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
例如:手势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聋人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例如聋人想问你吃饭了没有?他们只用手势打出“饭”然后面部呈询问的表情;聋人在表达过程中,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通过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以及改变动作方向来表示,例如“帮助”的手势动作:双手斜伸,手心向外,拍两下,表示可以给人提供帮助;双手斜伸,手心向内,拍两下,表示求助。
- 上一篇:宝宝的手语预示心情
- 下一篇:由手语看世界语宜用汉语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