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手语园地 > 正文

浅谈手语和对手语的翻译

2012-07-22 06:12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手语,社会上大部分的朋友对它的了解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

作为行里人,我感觉《千手观音》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手语”的正名(有些地方将手语为“哑语”,或叫“比划”等);二是对“聋人”的正名(有的人将聋人称呼为“聋哑人”,或是“哑巴”等);三是说明聋人除了听力,在各方面跟常人是平等的。常人能做到的,聋人都能做到。有的人以为聋人是弱智,因为感觉聋人对外界反应特别慢,可聋人听不见或是听不清呀!对声音或是语言的反应不快是很正常的,一旦听见或听清,与常人何异?

那么,手语到底是什么?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现在一些电视新闻的右下角,有个小镜头,镜头里有个人,随着画外音的述说,飞快地翻舞两只手;有些香港和美国的警匪片,蒙着面的特警部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不暴露目标,常常用手比比划划;更不用说排球运动员主力在球场上跟队员沟通、发命令时,特意转手向后而做出的手势;最普遍的便是聋人学校的老师上课时跟普通学校唯一的不同:不仅用嘴来说话,也用手来“说话”。所有这些用手做出的手势,都是手语。当一个人无法利用听的渠道来获取外界信息的时候,手语可以利用手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动作,将外界信息带过来。

再往回追溯。

有关的资料记载: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是“姿势”或“手势”。

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通过手的朝向、位置、运动等的不同规律,连同脸上的表情,最后共同形成“手语”。因此,各国手语跟本国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如果你有兴趣问一下:“这个手语为什么这么打啊?”,没准能听到一个手语背后的历史小故事。

每个国家的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手语。美国叫美国手语;澳大利亚叫澳大利亚手语;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手语……同时,各国都或短或长地经历了本国不同地方的手语打法从全部不一样,到最后有一种或两种全国公认打法的过程。尽管已有全国公认打法,但在本国的各地,仍保留当地自己的打法,这就像我国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并存情况一样。

这个过程,中国仍在经历之中。虽然已有一本书,叫《中国手语》。

各国手语的部分打法跟本国语的文字有一定的关系。美国手语以英语书面语为参照,可以用一只手的不同动作来拼写英文单词;澳大利亚也是以英语书面语为参照,但它拼写英文单词的方法跟美国手语不同,需要两只手的不同动作;马来西亚手语毫无疑问是以马来西亚语为参照……中国的手语以中文书面语为参照,它在这方面的做法叫“书空”,就是在空中或是对方的手掌中书写中文书面语。

随着世界各国聋人朋友们之间交往的增多,特别是体育和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从19世纪开始,为了便于全世界的以手语为主要交流方式的聋人朋友们可以更好地沟通,首先在欧洲国家出现了“国际手语”,按英文的资料显示:国际手语并不是被认可的语言,它是自然手语和世界各国的规范手语的组合,它传递的是语言的核心意思,要求交流双方依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翻译

国际手语以英语书面语为参照,跟美国手语一样,可以用一只手的不同动作来拼写英文单词,但是比美国手语更为简易,大量地使用了聋人手语的特点––视觉时序。这一特点聋人朋友们将它称为“自然手语”。也就是说,国际手语大量地使用了自然手语的打法,并基于各国聋人不同的语言能力和生活经验,只传递语言的核心意思,首先保证沟通的流畅和相互间的理解。

这样的情况下,对手语的翻译容易么?

容易,也不容易。

目前在我国,已有那么一部分人,可以一边听中文口语,一边比比划划,翻译成手语。同样是这些人,里面的大部分人都跟我说过相同的话:“这位聋人的手语,我看不懂,他打的是地方手语吧?”

我承认,有些朋友的确使用了地方手语,可是有些朋友使用的仍是《中国手语》书上的手语啊,只是顺序变了,他们没有按照中文口语的顺序来打,而是按照聋人的视觉时序来打手语,把关键词,重点强调词等统统放最前面,将手语的幅度扩大,动作加强,来表示更为强烈的感情。这时候有的朋友的手语更像图画,像戏剧,他们是在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手语的语感。就像声音的语感一样。而健听翻译如果不习惯,无法从视觉方面来理解手语的画面表意,便会无所适从,瞠目结舌。

这个现象跟我国目前的手语教学有关。目前的手语培训中教的都是字字手语,也就是说,一句话,有十个字或词,打成手语也是十个字或词,顺序也一样。学的人教的人都轻松,因为她们只要记住字或词的打法就成,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相对来说容易些。更不要说手语中最强调的“表情”了。考虑到外在形象,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微笑,本来是挺赏心悦目的,只是当双手打着“不”或“生气”时,脸上仍在微笑,就很容易让看的人吓一跳。结果很自然,翻译打的手语,聋人看不懂,聋人的手语,翻译看不懂,成了个现实问题(部分文化水平高的聋人可以看懂翻译的字字手语,但都反映看得累,短时间还行,长时间不想持续)。

目前国际上的最好做法是:请聋人进行无声教学。因为手语是无声的语言。等聋人教完之后,听人翻译去回答提问。当然对这位聋人教员是有一定要求的,并不是会使用手语就可以当教员了。要求是:必须懂手语,必须非常精通手语;必须非常熟悉聋人文化,了解聋人;必须知道手语翻译的使用,即手语翻译在翻译过程当中是怎样翻译的,在什么地方可以使用(比如手语翻译职业道德)等等。

那对手语的真正翻译是怎么样的呢?

以国际手语的翻译为例。有时候老外就比划了三下,用了三个手语动作。但我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一句话,可能有十到二十个字。为什么?老外的手语只是表示了一种意思,我是根据意思来翻译中文书面语,我要寻找一种最好的最合适的中文书面语。同样的道理,当我想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我用国际手语,不是按照中文,也不是按照英文,而是把它的意思用最简单的国际手语表示出来就可以了,关键词在前,简洁易懂就ok。

换句话说,学会了国际手语并不有助于我学习英语,但是能让我了解“翻译”。而国际上知名的手语研究专家,聋人教育专家,都有过或长或短的任手语翻译员的经历。

综上所述,对手语也好,对手语的翻译也好,需要的只是向以手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成年聋人多模仿,因为视觉艺术从来都是先靠模仿起步;还需要多沟通,多了解,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些自己的特征和文化。就像弹钢琴,一开始先会弹两下,先了解整个钢琴的结构。水平高的,才可以自己调律。而要成为钢琴家,就须有长久的学习,熟悉,甚至创意的过程。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琴艺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