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周迅主演的谍战题材电影《听风者》目前正在热映,影片讲的是情报人员的故事,也是“耳朵的故事”。其中梁朝伟饰演的盲人主人公何兵有一个“神勇无敌”的武器,就是他被称为“听风耳”的耳朵。耳朵真有如此神奇?
失明的人听力更好?
这双“听风耳”究竟有哪些异于常人之处?
在影片中,何兵可以在鱼龙混杂的街头一路靠声音辨别方向,甩掉尾随在身后的情报工作者;在火车包厢里,他通过听对面乘客的呼吸声判断分析她的性格和经历;参加考试之前,考官放出了一般人听不到的低频率电波,但只有何兵能听出来。他为701窃听部队找出120个敌方电台,5个隐藏最深的高级电台;他根据报务员发报时敲击电码声音的特点,辨别出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发报地点甚至个人怪癖。
他不仅能听到别人的心跳,还能听出这个人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这些还不算奇特,他甚至可以听出身边路过的孕妇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还能听出这个孩子的父母是谁,相当于一个活B超。
这究竟是影片玄而又玄、神乎其神的夸张手法,还是人类的耳朵真有这样的潜能?
在真实的生活中,曾经有印度男子用耳朵“举重”,也有山东奇人用耳朵吹气球,还有美国男子用耳垂把铅笔卷起来。除了这些特异功能,耳朵的高灵敏度也确实出现在一些视力有残障的人士身上。
人们有一个经验,视力不佳甚至失明的人往往听觉敏于常人。一般来说,失明人士经过一定培训,都可以从公交车的声音、背景音乐、噪声中清楚地辨别方向。更不可思议的是,足球里安装一个铃铛,失明人士甚至可以踢一场足球比赛。而对一些具有特异听力的失明人士来说,他们对音乐甚至有着天才一般的敏感,他们可以听一遍乐曲就记住,并能演奏出来。
这是因为视觉通道被阻碍,其他包括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则具有代偿的功能。这些器官会更进一步去发展和强化来弥补不足,就像失聪听不到声音的人却有非常强的观察力一样,这是人类自我保护和演进的必然规律。
西安的盲人按摩师张桑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脚步声判断该人的情绪状态。她的一个朋友如果在安静的地方,地上掉一根针,她可以凭借这个声音,找到针掉在什么地方。但是,尽管如此,像《听风者》中所描述的,通过耳朵判断对方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用呼吸声来判断性格和经历,甚至辨别胎儿性别,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表现。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弗朗哥雷博尔曾有过研究证明,盲人在声音定位上有优势,尤其是单耳。国外有过这样的测试,当正常人和盲人同时接受测试,都用两只耳朵听的时候,盲人和普通人的测试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在单耳听力测试中,盲人就显示出了他们在声音定位能力上的优势。如果某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失明或先天就是盲人,那么他们的大脑就可能经历一场十分微妙的重组。当一个人生下来时眼就看不见,或是在很小时就失明的话,他们就会利用声音来感觉周围的环境。不过年纪较大时丧失视力的人,其大脑视觉皮层的活性则不具有任何超出常人的地方。
颇为争议的是,这一观点在医学界认可的并不算太多。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龚龙岗说:“盲人的听力并不是异于常人的,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盲人因为失去了视力,所以需要更加专注于听力,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生活中训练出来的。目前,就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说,耳朵还没有什么新的潜能,耳朵的功能主要是听力和平衡。
耳朵会动的人听力更好?
为什么失明者的听力优于常人?为什么耳朵可以活动的人听力更好?要搞清这些问题,需要先了解耳朵的结构。
医学上把人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外耳用于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但没有其他哺乳动物有效。外耳的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中耳为一小空腔,由外耳传来的声波被鼓膜转化成振动后,便可经由该三块小骨向内耳传递。
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咽鼓管与咽相通,该管与咽相通处平时关闭,但会在咀嚼或吞咽时打开,让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保护鼓膜不受损伤。
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管则与平衡觉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由中耳传来声波的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冲动,再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
现实中,的确有耳朵会动的人,这是因为人和动物一样,耳后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支配下可以活动。只不过有的人动耳肌退化了,耳朵就不会动了;而有的人动耳肌没退化,所以耳朵会动。而动耳肌没退化的人实属少数。生物学上证明耳朵会动是天生的,是大脑皮层发达的表现,使脑神经更有力,往往有更强的意志力与洞察能力。
尽管耳朵能力特异,《听风者》的主人公在影片中也常常使用耳机。耳机可以帮助使用者隔离杂音,在心理上帮助他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环境中。除谍报人员外,普通人也将这一点应用于日常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很多运动员在赛前热身时都喜欢戴耳机。戴上耳机建立一个独立的声音环境,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耳机对听力的损害非常大。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就很难在一天之内恢复。在嘈杂的地方用耳机,人就会不自觉地把音量开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噪声性耳聋,这种耳聋目前几乎没有办法医治。
- 上一篇:9成感冒患者不需用抗生素 3成多聋儿因抗生素失聪
- 下一篇:注意耳洞打得多会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