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声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聋哑儿童开口说话,让脑瘫儿童能站立走路,让阳光照进孤独症孩子的心灵。三年努力,她参与建设并管理的“星光儿童康复中心”填补了马鞍山市学前残疾儿童康复的空白,走在了全省前列。她怀着大爱之心,积极组织并参与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爱。
“他们是折翼的天使,而我的使命是让他们重新展翅飞翔。”她是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老师——周玲丽,因为有爱,所以前行。
18年前,周玲丽满怀理想走进了市聋哑学校,从此就和残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语文课任教,12年班主任工作,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没有鲜花掌声的陪伴,她潜心教学,用爱守护着这群特殊孩子的“无声世界”。
“其实每个聋儿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2-4岁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能早发现、早佩戴助听器、早训练,聋儿不但能听会说,而且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去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在多年的聋哑语文教学中,周玲丽敏锐地感觉到,如果有这么一所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训练的幼儿康复机构,那么很多孩子就可以避免残疾,重新拥有七彩的世界。
带着这份期望,2008年10月,周玲丽主动承担了市特教学校“星光儿童康复中心”的筹建工作。在走遍了各区、县残联、社区、街道、医院后,她终于拿到了全市6周岁以下300多名各类残疾儿童的名单和相关资料。
当她怀着激动的心,按着名单逐个打电话了解时,却遭遇到了想像不到的白眼和冷语。“我家孩子好得很,你是什么居心!”
“家长这样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会害了孩子一辈子。”她没有放弃,一方面潜心学习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等做宣传。
渐渐地,她的良苦用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星光儿童康复中心”也获得了第一笔资助,由市残联拨付的用于购买康复设备的30万元。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2009年3月,“星光儿童康复中心”一次性通过了安徽省残联的评估注册,4月开班招生。
聋儿康复是一项极需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每天,她都要对孩子们进行听觉训练、呼吸训练、口腔训练。往往为了一个音节的正确发音,要反反复复一对一教上几百遍,而小孩子的天性都是贪玩的,帮助他们训练有时候也像是和他们在斗智斗勇。
令她兴奋的是,“星光”第一届的5个孩子在周玲丽的不懈引导下,开始能发出简单的音节,这给了她和家长极大的信心。而更让她欣慰的是,全社会也渐渐开始了解了聋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得到康复的希望,2009年11月,“星光”开设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班级,2010年4月开设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班级,10月开设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此外,她通过各方努力,在省残联争取项目支持,实现了学前残疾儿童的免费康复,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困难。
经过3年多的康复训练,周玲丽老师共康复8名聋哑儿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康复4名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现在,周玲丽最大的心愿是,“星光”每走出一个孩子,都能走进普小的教室,都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 上一篇:东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
- 下一篇:一场“永不闭幕”的残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