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是残疾人的家,残联干部是残疾人的娘家人。残疾人工作者要使自己成为盲人的眼睛、聋人的耳朵和嘴巴、肢残人的手和脚、精神障碍者的亲友、智力障碍者的智慧。”这是余江县残联副理事长吴永东常说的话。多年来,他一直认真践行着这几句话,始终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真心实意地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娘家的温暖。
2007年9月,吴永东由余江县画桥镇政府调入该县残联工作。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他深知能力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上任后,他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康复知识手册》等理论书籍。几年来,他记下的学习笔记就有满满4本。为了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每次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并通过网络查找有关残疾人康复的信息,使自己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了解是服务的前提。”这是吴永东常说的一句话。上任伊始,为了尽快了解残疾人的状况,他不辞辛苦挨个走访社区、乡村的残疾人家庭,对每个残疾人的残疾等级、家庭状况、康复需求、就业需求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半年时间里,他对该县30多个重点残疾对象的情况做到熟记在心。为了使每个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吴永东坚持把帮难解困的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2009年的一天,当了解到邓埠镇青年陈宵大学刚毕业就患上强直性骨髓炎,导致双下肢瘫痪,卧床不起,吴永东立即到他家了解情况,送去了康复资料和轮椅、座便器、腋杖等辅助器具,还鼓励他加强康复,自强自立。
多年来,吴永东始终把康复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微笑工程”、“民生工程”、“彩票公益金”等重点康复项目,大力推进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近年来,县残联帮助1000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58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验配了助视器,机构和家庭康复训练达2000人次,为56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及矫形器,有21名听力残疾人享受了国家补贴验配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项目,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3000余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永东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以及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赢得了全县残疾人的真心拥戴,他先后获得“全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县优秀康复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上一篇:无声的世界里一“鸣”惊人—记舒城县聋哑教师徐鸣
- 下一篇:户外拓展助聋儿增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