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如何让聋生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012-12-08 20:50来源: 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如何让聋生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盐城 市 射 阳 县 特 殊 教 育 学 校      严安芹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聋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应该加强口语交际、阅读、仿写、修改等方面的训练。不仅使聋生的文章内容充实起来,而且还发展了聋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   聋校   作文教学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所谓“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书面语是聋哑人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的语言工具。由于聋生缺少或丧失了耳闻感官的功能,造成词句缺乏,语言基础差,作文教学相当艰巨。所以帮助聋生提高写作能力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为聋生将来进行社会交流,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基础。新课程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条途径帮助聋生实现这样的目标。
一、在口语交际中指导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有助于习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较有条理。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愿望,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之下,学生在不断地归纳、分析、评价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感性、条理性和深刻性。这样,这种内容具体、较有条理的表达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习作之中。
在口语交际中指导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让学生按要求列提纲口述课文。我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并且先总起——再具体——后小结的方法口述闰土做的几件事;《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洋溢着对志愿军崇敬之情的文章。教学时,我分线列提纲让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口述三个故事:(1)松骨峰战斗;(2)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3)与战士的一席谈话。在叙述中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感情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聋生明白我们的战士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这种情感渲染,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述明白课文的写作特点:首尾呼应,中间通过具体事例加以叙述。
(二)在看图学文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图口述,后学习课文,通过比较,提高聋生思维的条理性。利用图画帮助聋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训练他们用生动的语句,把感知的表象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发挥语言在想象中的调节和表现作用。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口述图意,掌握“荷花”、“荷叶”、“花骨朵”、“小莲蓬”等词语的意思。继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描绘荷花的美。学生根据各自观察所得,有的说出了荷花的色彩怎么美,有的说出荷花的姿势怎么美,从而准确地理解了“碧绿的”、“嫩黄的”、“挨挨挤挤的”、“饱胀”等词语的含义。这样,结合图画学习字词、领会句子,就使形象化语言文字紧紧地“胶合”在一起了,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学生头脑里变得具体、形象了,然后再学习课文,为引发学生进行想象提供了条件。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能力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在学习寓言、童话等文章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作文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使聋生视野开阔、思路畅达。如讲完寓言《农夫和蛇》之后,我提出:“假如农夫第二次遇到蛇时,他会怎样?”问题一提出,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农夫会把蛇装进布袋,然后把它打死;有的说农夫觉悟了,根本不理睬蛇,因为他再也不想上当了;有的说农夫会把蛇装进布袋,等它暖和了,醒了,就把它放了,他认为那一条蛇很凶残,而这一条就不一定了。应该说,这些答案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言之有理的。正当学生唇枪舌剑、议论正酣时,我趁势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农夫第二次遇到蛇》。学生在作文中妙语迭出,思想迸发。经常这样做,不但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续编故事。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来有效地改善学生被教师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让学生续编《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在一起》,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力驰骋的空间,看谁编得好,原因何在?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与评价,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在阅读中指导
改革并优化课堂阅读教学过程,有意识渗透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思想。如:
(一)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思路。我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根据教学目标这样安排教法:(1)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理出文章思路。(2)按文章思路所分析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逐一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上述分析中,着重抓住潮来时重点理解。(3)根据思路小结课文,并结合进行“一课一段”的小练笔活动——仿照潮来时的写法,进行《雨中》、《雪中》、《狂风中》等习作训练,这样所写的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也有一定的条理。
(二)阅读课文,抓住词句,引导聋生联想。课文中许多词句写得比较简略,但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如果能引导聋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就会使聋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教学时可引导聋生想象,深入体会意境:“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再连起来讲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学生脑海中会浮现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水平如镜,四周的一切都十分宁静,载着几个人的一只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碧波荡漾,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和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首悦耳的乐曲飘荡在宁静的河面上……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记读书笔记,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这样学生就有了较丰富的语言积累,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习作时,既能表达流畅,又能用词准确,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三、    在读写结合中训练
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可以促读;写是间接经验的加工和创新,是对读的吸收和运用。读写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从读中可以获得更具体的习作内容,也可以学得一定的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读写结合,常常做以下练习:
(一)按思路清晰的段落仿写。例如《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下面就分别按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颜色描述。这样总起分述,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由近及远,或按从下到上等写作顺序写成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了这些规律,迁移到作文中,学生就会围绕事物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表达。
(二)按整篇文章的结构仿写。每组课文中的讲读课文,在写法上各有侧重,它同各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项目紧密配合,因此讲读课文是学习写文章的最好借鉴,一些重点讲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仿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游览路上——外洞——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记叙了金华双龙洞内外景色的,我就要求学生按以上思路把参观后羿公园的经过写下来。
(三)按文章中一部分的结构仿写。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描写庆典中的那部分内容,作者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进行的情况。我就让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开学典礼》的练笔活动,像这样可以仿写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很多很多的。
四、在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训练
低年级学生已进行了初步的习作训练,到了高年级还需要继续进行。我设有自由习作和目标习作,自由习作就是单项训练,目标习作就是综合训练。自由习作是为目标习作服务的,在训练中我进行了两种实验:
(一)、根据每次目标习作的要求,随着讲读课文进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如果课文中写人物的外貌好,我就让学生写人物的外貌;如果课文中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好,就让学生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果文中写环境好,就让学生写环境;好的开头,好的结尾都可以练,写目标习作时,就要求把这些基本训练运用到写作中去,来一次综合训练。
(二)、把一次目标习作分几次写,每次用一定的写法只写一部分,然后再把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的习作做到内容具体,又培养了学生写作兴趣。如写《我和 ⅹⅹⅹ》、《我的ⅹⅹ》时,我就这样做:习作前指导学生写《ⅹⅹⅹ的外貌》、《我和ⅹⅹ的关系》的小练笔,然后又综合起来有所取舍地写了目标习作《我和ⅹⅹⅹ》、《我的ⅹ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指导“一个小物件”《我最喜爱的ⅹⅹ》写作时,要求每一位学生事先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说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这时同学们一下子议论纷纷:有的说它鲜明的色彩;有的说它奇特的造型;有的说它不寻常的经历……我趁热打铁,告诉大家:只要同学们把刚才说的内容有条理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这样训练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不仅使学生的文章内容充实起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条理性。
五、丰富课外生活促进习作
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对生活的体验不多,更没有获得多少丰富的情感体验。习作中,在感情真实方面做得不理想。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促进学生的习作做到感情真实。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如组织学生进行以《魔术表演》、《朗诵会》、《绝技一展》等为主题的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气氛,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把事情经过写下来。
(二)组织参观,感受自然。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必须借助于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标新;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并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同时心理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在写景的习作训练中,我带领学生去欣赏春天的果园、秋天的田野、雪中童趣;在写游览性的习作中,我组织学生去参观后羿公园、息心寺、双山集团、射阳电厂、烈士纪念碑、新四军纪念馆、华中工会纪念馆等名胜,回来后指导学生自由习作。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习作做到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还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了家乡的可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正如鲁迅所说:“社会上和自然界包罗万象,任你选择,只要你们多看看,不要看了就写,要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
(三)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利用节假日,我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植树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清除白色垃圾,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每次义务劳动后,组织学生把在劳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总之,自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后,学生写作有了具体内容,思路开阔文笔也流畅多了。
六、在修改作文中训练
聋生写完作文后,往往不注重修改,即使老师修改后的文章,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多少分,不认真品味老师的评语。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聋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指导聋生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自改。学生习作后,要求他们在“读”中区分层次,由易到难地修改。第一遍轻声读,改正标点、错字、用词不当等;第二遍逐句逐段默读,修改病句,调整语序;第三遍默读全文,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除多余的内容;第四遍大声颂读,看看布局谋篇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
在自改中,注意区分对象,区分标准修改。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要求修改全文,作文水平较差的,则修改字、词、句,逐步提高。
(二)互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聋生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往往不易过多地被发现,我让同桌的同学互相修改,提出修改意见。欣赏对方的优美词句之后,由学生自主地选择修改对象,由于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是喜欢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因而学生每次找的修改对象都不同,这样更能集思广益,拓展思路。
三)小结。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新课程要求教师 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赏识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孩子们的潜能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我在教学中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到高分。我在批改作文时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优点都得到鼓励。每当学生得到了高分或进步,就让学生在班级中范读他们的作文或精彩片段,学生往往读得声情并茂。面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眉批和总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明白自己写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贺玲著《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六期
2、柯汉林主编《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德秀著《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6、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7、刘全礼主编《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聋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季佩玉、黄昭鸣主编《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刘文霞著《个性教育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11、冯晓林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12、钱梦龙主编《我和语文导读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2005孔祥明著《倡导个性,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刊载于《青年教师导报》2001年第1期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