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省市来宾,各位聋人朋友:
您们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跟大家交流中国手语,谈谈自己对中国聋人的自然手语的概念和认识,欢迎大家讨论和指正。
美国加劳德特(GallaudetUniversity)大学杨军辉博士说:“中国的手语是一种语言。它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聋人群体、聋校,使用者包括聋校的学生,还有在社会工作的各种聋人,这个语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丰富起来的。”
中国手语是一种语言,毋庸置疑。记得那一天,我在公司遇到绿化公司的聋人。他的同事用笔谈方式介绍之后,我用手语问他:“你没有文化怎么和别人沟通?怎么生活?”他打手势的时候,我开始没有适应,但时间一长就慢慢理解了。最后一句大意为“总之,我没有文化,不开心。但我的心象蓝天一样,大大大......”他指着自己胸前,又指着蓝天的自然手语震撼了我,我努力整理出他用自然手语说出理性的观点:“总之,我没有文化,这是不开心的事情。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象蓝天那么宽广。”这句话的要点可谓深刻,富有理性的。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聋人,用那些龙飞凤舞的自然手语,经过我整理出了理性的观点后,才发现自然手语也有自己的不同规则,而且任何语言代替不了视觉的独立。我问:“你为什么说蓝天象你的心?”他用双手不停的交换:“花喜欢蓝天……蓝天给我。”
他没有读过书,纯属文盲聋人。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是一名园艺师。和他交流基本都用上手语。他都会做“谢谢”的手势,甚至明白“谢谢”的意思。但他的头脑里没有“谢谢”的汉语。因为他没有读过书,他所学的手语是社会聋人传授的,他的“非法”生活(“非法”---自然手语,在我的理解里,一般在聋人约定俗成的自然手语概念中特指“没有工作、在社会上混的,并做着违法勾当的聋人”。)有十年生涯。他用手语表达的意思较完整,头脑里虽只有手势动作,但有自组织的语言能力。每次提起这个例子来讲解,一些地方研究手语专家、爱好者等都便进入思索状态。
江苏省聋协主席谭京生也表示自己的观点:“自然手语是有语法规则可循的,构成手语语法的基本六要素是手形、手的方向、手的位置、手的动作、表情体态和口形,他们互相支撑和协调着手语的语言规律。我们尊重客观存在的自然手语……要按照它的原意,并沿着这个规则去认识和探索……”
自然手语的概念,是一门视觉语言,即“聋人之间典型交际所用的手语”。自然手语与聋校教师所打的“手语”不同,聋校教师的“手语”叫手势汉语。龚群虎教授的《从语言学角度看手语》中有提出的概念:以书面汉语为基础,逐词甚至逐字打出。健听人与聋人交际或汉语教学时所用的“手语”。(有人称“文法手语”)
手势汉语是建立在中国汉语基础上的汉语符号化,遵循汉语语言规则而打出的,和中国聋人的自然手语不同,自然手语指包括通过手与表情、体态表达的视觉符号体系。美国学者斯多基(Stokoe)研究初步提出“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国外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手语多年,逐渐接受“手语是一门语言”的观点。而在中国上,还存在着“中国手语是否一门独立的语言”问题上的一些分歧。越来越多的聋人都表示支持“中国手语是一门语言”。由此可见,中国聋人对自己的手语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拿打火机打开,才看见洞中的壁画。手语是聋人交流的工具,拿工具来使用才能学习第二语言。聋人只有借助视觉才能接收信息。所以,自然手语的质量也特别重要,把自然手语研究下去,发展中国手语。假如提高打火机的质量,那么洞里的光明就清晰稳定,洞里的壁画则栩栩如生,汉语也就会缓缓浮出。拿打火机比喻的解释,从此可见自然手语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新生词也就越来越多。刚跨入二十一世纪,当今社会近一亿听力障碍者,其中懂手语的聋人基本都用手语交流。九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不同版本《中国手语》因以手势汉语为主,加上单一的手势形图,满足不了现在聋人的交流需要,渐渐地被现代的中国聋人排斥。而在他们的交流环境中,自然手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然手语不仅是中国聋人的语言,更是当今中国聋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工具。自然手语充分满足了中国聋人表现意思、寻找知识的欲望,丰富了他们精神文明的生活。自然手语的存在及其作用都无疑是积极的,但是积极的背面也存在着消极的状态,合理规范的缺乏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出现了地域不同的矛盾及手语上的紊乱。
如前所述,可见自然手语是聋人最美丽的语言,但其存在着种种缺乏规范的负面影响。自然手语的交流完全依赖于社会宽松的发展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语词汇也日新月异,聋人自组织的语言能力迅速上升,时尚的交流方式不断地出现。无疑,对聋人来说,它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从社会角度上来看,聋人在主流社会上生活时,主流语言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所以,不少手语专家和老师都在双语教学上进行研究,开始推广以聋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有一些聋校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特别是苏州盲聋校的中挪双语教学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五月去过苏州盲聋校参观,写了一篇游记。)目前有部分学校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把手语教学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也进行口语教学,即:“以手语为母语,去学习第二语言。学好汉语后,再来提高双语言的能力”的双语教学观。
2005年8月在北京举行《手语论坛——学手语、用手语、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研讨会上,大部分的人都在讨论中国手语的发展方向,以问答方式讨论着“中国手语是否一门语言”、“中国手语是否有语言规则”、“双语教学建设是否推进”等相关手语一些问题。目前,人们开始重视中国手语,并且正在为聋人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而努力。
到今为止,因为缺少中国手语语言标准的《中国手语》,各方面的无障碍交流环境带来不便,影响了中国手语的健康发展。因此,手语委员会正在“中国手语语言标准”的问题上进行采编研究之际,“保护自然语言的前提下发展中国手语”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内容,如:翻译时考虑聋人的语言权。领导讲话,翻译人员以自然手语解释出来讲给聋人看;尽量保护聋人交往时拥有自己的语言,停止歧视手语;成立聋人手语研究会(中心)等等。作为湖北省残联聋协的干部,我有义务参与手语方面的分析和探索,但个人观点有限,需靠大家一起完善和发展。
“保护自然语言,发展中国手语”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任务。《中国手语》规范制定和执行标准是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的钥匙,若能打开和谐之门,聋人文化会在和谐气氛中繁荣发展。还有三年就是2008年奥运会,意义重大。保护自然手语的前提下发展新版《中国手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推动聋人社会的前进,还能提高聋人文化的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 上一篇:由手语看世界语宜用汉语汉字
- 下一篇:普乐手语入门读本(第二单元第3课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