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我诊查要点]
1.感冒后不久出现耳痛、耳闷或耳胀痛。
2.听力障碍隐匿继续,婴幼儿表现对言语反应差,大的儿童则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时须调整大音量。
3.听力测试为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测试为“B”型或“C”型(负压超过150mmHg)。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功能,消除病因。
内科治疗:这是本病的首选疗法,也是最普通的治疗手段。
抗生素,应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并以足量治疗至积液消失、鼓膜和听力恢复正常为止。平均7~14天。
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应短程使用。
抗组胺药,可全身使用H1受体拮抗剂如仙特明等。
鼻腔滴药,促进鼻腔和咽鼓管粘膜收缩,有利于中耳通气和引流。如达芬霖。如系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喷以辅舒良喷鼻剂,每日一次。
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期宜疏风清热、宣肺行气、渗湿通窍。用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荆芥、黄芩、桑皮、车前子、泽泻、甘草煎水内服。慢性期宜健脾益肺、燥湿化痰、活血通窍。用柴胡、香附、川芎、茯苓、黄芪、赤芍、石菖、白术、甘草。煎水内服。均为每日一剂。
外科治疗:
1.鼓膜穿刺抽液及注药,适合鼓室积液为稀薄者。
2.鼓膜切开置管,经内科疗法2~3个月效果不明显即可考虑鼓膜切开并植入中耳通气管,特别适用胶耳,一般维持3个月以上,可长达1年。
3.鼓膜造孔术:应用激光鼓膜造孔术可延长鼓膜穿刺孔通气时间,有利于中耳病变恢复,又能免除置管、取管的麻烦,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4.咽鼓管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消除后,可行咽鼓管吹张,促进咽鼓管开发。
5.病灶切除术:如腺样体刮除术、扁桃体摘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伴有腭裂的患儿要及早修补。
[家庭护理及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积极预防感冒。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学说中最突出的几点是感染变态反应、邻近感染病灶、腺样体肥大及咽鼓管功能障碍,针对这几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当感冒后患儿听觉较前迟钝或学习成绩减退时,均不应简单责备孩子,而应及早请教耳科医师,当耳镜检查可发现鼓膜内陷、光泽暗、鼓膜肥厚或呈“兰色鼓膜”,早期行声阻抗测试为“B”型即可确诊。
早期积极预防、治疗中耳炎可防止耳聋的发生。
[治诊误区]
行声阻抗测试时,必须彻底清除耳屎,否则测试结果可能为“B”型,造成假阴性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完整的,不要用滴耳剂。
鼻腔滴药是关键,可改善咽鼓管功能,但家长很容易认为:看耳朵怎么用滴鼻药?而自行停药,导致病情迁延。
对于反复发作中耳炎患儿,无论腺样体是否肥大,都要手术切除以清除病灶。
当鼓室有胶耳时,必须置通气管,否则中耳积液的毒素吸收可导致感应性耳聋,一旦合并感应性耳聋,治疗非常困难。当病情迁延易演变为中耳粘连、鼓室硬化或砧骨长突坏死等不易恢复的病变时,则错过了手术时机,严重影响听力。
当出现感应性耳聋应及早配助听器,避免因听力障碍而丧失语言。
避免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耳毒性抗生素,以防止听力进一步恶化。
- 上一篇:小儿耳疾的几大分类与对策
- 下一篇:外耳道湿疹可引起耳朵流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