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彬渝和康复中心的孩子们。
“东莞好人”饶彬渝9年教会90多聋哑儿童说话
爱着你,却无法亲口说一声,这是隔在聋哑孩童与父母间的最遥远距离。尽管有些孩子能在长大后借手术恢复听力,但因在咿呀学语时候错过了“辨声识物”的机会,他们最后很难学会讲话。
家住黄江的饶彬渝曾经不幸有着这样一个孩子,但她没有放弃,她制作了“海量”的标签贴在家中,从最简单的字母发音到日常用语释义,每日不停“唤醒”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历时3年终于让儿子“开口”。
为了让自己的经验帮更多人,饶彬渝在2004年开了一间聋儿康复中心,致力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聋哑孩童,至今已让90多名孩子成功学会了讲话。今年7月31日,在由广东省文明办主办的2012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颁奖礼上,饶彬渝摘得“助人为乐好人”桂冠,成为全省14名“好人”典范之一。
文/图记者谢英君
开堂授课教聋哑儿童学说话
“你……好,欢……迎……你!”昨日的家长探访日,康渝聋儿康复中心的27名孩子在7名老师的带领下热情地打起招呼,“磕磕巴巴”的声音说着这一句“欢迎”,让不少家长眼中泛起泪花,若不是孩子们耳中都带着一个助听器,谁也看不出他们曾是聋哑孩童。
二楼是一间10平方米大小的小教室,37岁的饶彬渝正在为4名“新入学”的孩子上课。“衣(i),乌(u),淤(ü)……好,再来一次!”她边用手指着,边大声念着小黑板上的拼音字母,孩子们也咿咿呀呀跟着念起来,饶彬渝一次次校准孩子们的发音,眼里充满了笑意。
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最大11岁,最小的只有2岁,他们都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了人生牙牙学语的阶段,这里的孩子们后来虽然经手术和器械帮助恢复了部分听力,但因错过了“听声识物”黄金时间,他们都不会开口说话。而饶彬渝开办的这个康复中心,则是家长们最后的希望。
经历:用3年时间让“哑儿”开口
“我也是过来人,听到孩子第一次亲口叫"妈妈",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感觉。”10年前,饶彬渝2岁大的儿子小耀被诊断出先天性听力障碍,也就是俗称的“聋哑儿童”。饶彬渝此后举家借债,凑够了30万元手术费,在小耀快4岁时为他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
“手术后他能听到声音,但不明白声音的意义,医生告诉我,小耀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虽然不再是"聋子",但还是个"哑巴"。”饶彬渝不肯放弃,她辞掉了工作,一心想教会儿子开口。
为此,饶彬渝把家里变成了标签的“海洋”:电视机、冰箱、桌椅、花瓶……每样有名字的东西都贴上了拼音和汉字标签,在孩子睡觉以外的时间,她一刻不停地“指物念音”,让孩子练发音学说话。“甚至逛街、理发,我也不停对着儿子念念念,别人都以为我疯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年,小耀从最初只能发出简单的单音节,到慢慢能吐出不成句的短词。饶彬渝的心血没有白费,时隔十年,她仍依然清楚记得儿子第一次说话的情景。那一天,她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鲜血直流,突然听见儿子在身后大哭:“妈妈……坏了,妈妈坏了!”“他还不懂"受伤"这个词,就用"坏了"来代替,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说出意思准确而完整的话,我当时就知道,我已经成功了!”饶彬渝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得痛哭起来。
如今,12岁的小耀已经读初一,听力与语言能力与正常小孩无异,他不但品学兼优,还当上学校的文艺汇演节目主持。
已教会90多名不幸孩童讲话
“我想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更多家庭,让更多不幸的孩子开口叫"妈妈"。”饶彬渝的故事传开后,不断有聋哑儿童的家长找到她寻求帮助,于是,她在2004年开了这家康复中心。该中心有半托、全托管服务,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费用在每月1000到2000元之间。
“家长们一般都是砸锅卖铁才凑够钱给孩子做(人工耳蜗移植)手术的,他们的经济不可能太宽裕。”正因感同身受,饶彬渝经常为有需要的家庭减免学费,也有孩子来做了几个月的康复训练,欠着学费就离开了,饶彬渝没有太在意,她说,康复中心“收支平衡”能坚持下去就够了。
饶彬渝还有一个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来自印尼的一名孩子生病发烧,远在国外的家长赶不及回来,叮嘱饶彬渝代为照顾。“家长在电话里说"不能打针",只许给孩子吃药和物理降温,但孩子吃完药后呕吐不止,再吃再吐,我抱着孩子,他吐到我的身上……”饶彬渝在医院守护了3天,小孩才退烧。
从2004年至今,饶彬渝已成功让90多名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学会了讲话,其中有来自印尼、委内瑞拉的4名外国孩子。“我们这里一般只接受2至7岁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康复的机会比较大,但也有过15岁"哑儿"成功学会说话的案例。”
因“助人为乐”获选“广东好人”
“今天在现场和那么多好人一同交流,深切地感受到广东精神的宝贵,我也希望能把这种大爱更好地延伸下去。”7月31日,在2012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颁奖仪式上,饶彬渝接过烫金的证书时,笑着如是说。
今年初,饶彬渝代表东莞市参加这个由广东省文明办发起“广东好人”评选,该评选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别,她最后从12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也是东莞唯一一名“助人为乐”类别的“广东好人”。
对话:
希望有更多人
关心聋哑孩童
记者:你获得“广东好人”称号后,对你的生活有没有什么改变?
饶彬渝:“广东好人”称号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和认可,我不会愧对这个荣誉称号的,我会继续将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发动更多的社会人士去关注和帮助这些孩子。
家长:
感激她让女儿
学会叫“爸爸”
“我很感激饶老师,是她让我女儿学会喊爸爸的。”来自洪梅的熊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个小女儿刚出生听力就有障碍,但通过康复训练后,现在已经讲话清楚,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了。来源广州日报)
- 上一篇:普陀区特教儿童入学前健康评估启动
- 下一篇:上海每名特教儿童入学前都将获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