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特教机构:在困境中艰难“寻路”

2013-01-29 10:06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和每一个健康的儿童一样,特殊儿童也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民革兰州市委员会在兰州市“两会”上提出加快公办福利机构建设,支持针对特殊人群服务的公办和民办机构发展,增加对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资助。这是一个深刻而有深远意义的提议。

  待落实的款项

  1月24日下午,王老师在兰州迷路了。这座已来过数次的城市仍然让她无法辨明方向,她满脑子想的就是尽快把“甘肃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执行拨款顺利拿到手,有了这笔经费做保障,她的阳光康复中心才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30岁左右的王老师是陇西县阳光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大学康复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兰州几家康复中心工作了两年时间。2004年回到陇西老家后,她筹集3万元独立办起了一间康复机构。“农村的条件不好,很多父母从来不知道自己患病的孩子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改善他们的状况。”王老师说,“一开始的时候人们都不相信,直到看着康复中心把一个濒危的小孩治疗得有起色,人们才开始相信了,并且愿意让孩子来接受这种治疗。农村这样(脑瘫)的孩子其实很多。”

  康复中心创办之初,患者来治疗一次收5元钱,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康复计划,很少有孩子的父母能够坚持下去。但是不断有新的病人加入进来,有陇西的、漳县的,孩子们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二十多个,一些孩子的情况改善得比较好,父母就长期在县城租了房子进行康复治疗。为了便于孩子们进行康复,王老师会为孩子们准备一顿午餐。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来进行康复治疗,王老师一个人已经无法照料这些孩子,她不得不聘用了6名老师,一名基本合格的老师每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王老师快坚持不下去了,她不得不将每次康复的费用调高到目前的每半个小时20元,但是很多时候为一个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都超过了半小时。

  王老师一直想改善一下康复中心目前的条件,但是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从2004年中心开办至今,她一直租用一间70平方米的楼房,20多个孩子挤在一起,一些好不容易得到的社会捐赠的康复器械无法使用,现在冬日如果天气晴好,王老师就把这些器械搬到院子里供孩子们训练。王老师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心的面积扩大一些,她找遍了陇西县城所有适合的房屋,但是高昂的租金让她望而却步,王老师说:“一个不到300平方米的场所年租金一般都在3万元以上,我真的是拿不出这笔钱。”

  王老师遇到了太多困难,她每讲一次就流一次眼泪。1月24日,记者见到王老师时,王老师说:“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经费的事情,2012年从省残联拿到救助项目,给每个孩子有一笔补助,但是现在这个款因为拨款时没有加上康复中心的名字,直接拨到主管单位陇西县残联了。”

  1月28日,王老师准备好了项目效果评估报告,还有接受项目资助的孩子们的家长签名,准备29日再次去当地残联处理项目款事宜。她说:“希望这笔款尽快用在孩子们的康复上。”

  难享公益政策

  年轻的张老师所在的“欣雨星”是一支针对特殊儿童的专业服务团队,中心创立于2006年7月,致力于促进正常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关注心理发育偏异如孤独症、智力发育落后等儿童的筛查、评估及早期干预,促使其中大部分儿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融入社会,拥有美好未来。2008年6月在兰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属民办非营利性质的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

  快过年了,大部分孩子已经放假了,只有少数家长要求继续训练的孩子还在上课。2013年是“欣雨星”成立的第七年,尽管资历在行业内也算老了,但是提起机构的发展,负责人张老师还是忧心忡忡。和其他的民办公益机构一样,张老师说机构目前最主要的困难也是经费,所收取的服务费仅仅占他们全部经费的40%,其他60%的资金都是依靠做项目或者各种补贴。尽管每年政策上会有一补贴,但都是直接给孩子们的,机构运转没有经费来源。目前最大困难就是场地,现在的场地都是租用的,房租是特别大的一笔支出,像去年学生那里收取的费用不到20万,但是房租加水电暖15万还不够,另外还有老师的工资开支,一年下来完全是亏损的。为了节约房租费用,张老师所在的公益机构频繁搬家。

  “像我们这样的机构,依靠项目可以获得一些经费,但是目前我们拿到的项目,对机构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支持,2012年中残联的康复项目,每个孩子一个月1800元,一共18个名额,没有一分是给机构的,都给了孩子。”一位资深的公益人士说,政府项目不像一些公益基金那样会让执行机构按一定比例提取办公费用。

  张老师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税收,有一些基金会的项目做完以后,机构也会有10%的管理费,但是这笔费用完税后对机构来说就所剩无几了。张老师说:“我们都是按照服务类行业纳税的,比如给机构1万元的管理费,税后就成了4000元过一点。”张老师说:“我们这样的机构按照民间公益机构登记注册,但是在税费缴纳上又享受不到这类机构的优惠。”

  筹资渠道少

  作为兰州最早的孤独症患者特教机构的创始人之一,彭老师如今似乎不太愿意再牵涉其中,几次电话后彭老师将采访地点约在了其居住的小区花园里。彭老师的儿子已经15岁了,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彭老师说当年在兰州找不到一家能够收留孩子的机构,他决心自己来对孩子实施一些康复训练计划。2000年左右,网络并不像今天这般发达,他从网吧下载一些书籍和资料来帮助儿子。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兰州并不只有他儿子患有孤独症。很快通过一些渠道,一些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开始聚集在一起探讨孩子们的康复问题,通过定期聚会的方式来相互分享一些经验。

  孤独症患者的父母们效法发达地区的经验,试着开办专门康复孤独症患者的机构,后来这个机构被命名为兰州“爱星”特殊儿童教育训练中心,成了甘肃省最早的一家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于2003年8月正式登记注册。

  彭老师说机构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受困于资金问题,所有投资都是几个创办人在筹措。彭老师有一次注意到他所居住的小区还有一些房屋没有出售,他想“反正房屋闲置,不如和开发商商量是否能以开发商的名义开一间公益机构”,但是最终无果。直到训练机构于2010年4月被合并,成为城关区残联下属的一个公立机构,并更名为城关区儿童康复特教中心。

  “欣雨星”的负责人之一张老师说:“公益机构想要继续维持,就必须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从创办至今,“欣雨星”获得过的最大一笔捐助只有1万元,还是通过私人关系募集的,张老师说她所在的机构准备在今年的中秋节办一场募捐晚会,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一些资金。但是困扰张老师的一个问题是信任,她说:“很多人对我们这样的公益机构有着疑虑。”为此,张老师把接到的捐助资金以及一些淘汰的电脑等办公用品按照使用情况给一位捐助人发送了邮件,她希望以此来慢慢改善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

  师资严重短缺

  “我们的老师都是非专业的,几乎没有专业的。康复专业或者心理学专业或者幼师毕业生,只要人家有干这份工作的热情,机构会送出去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回来可以给孩子们授课。”张老师说,“其实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这个行业的共同困境。我们曾经派老师到外地去学习,看到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省份特殊教育办得很不错,政府直接给场地,还承担教师工资的发放,解决了这两大矛盾,机构的发展就很轻松了,老师们也能专心辅导学生。省内就没有这些政策,只能靠机构自己想办法,很难,压力也很大。”

  兰州城市学院最早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届学生毕业。该校教育学院院长张海钟教授说,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特殊教育发展规模、质量与残疾人群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业能力总体较弱;特殊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开展不平衡。

  特教机构以及师资的缺乏让彭老师不得不担心他的儿子将来该怎么办。彭老师说儿子现在已经15岁了,每天父子俩对视,看到他的眼里没有一丝亲人之间的感情,真令人难过。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