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艺珠充当翻译,为妹妹翻译妈妈的手语。
核心提示:在还未见到获得福建省首届“尽责奉献美德少年”提名奖获得者吴艺珠之前,泉州市第六中学的老师已对她赞许纷纷,“她刚6岁的时候就能独立生活,还当起了爸爸妈妈的翻译。”“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阳光,根本没有因为父母是聋哑人而表现出些许自卑。”“她很聪明,也很勤奋、努力,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为和父母沟通 6岁学会手语
昨日上午11点30分,读初一年的吴艺珠背着双肩包、穿着校服、带着一脸的笑容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在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她位于北门街文胜巷的家中。“我们全家都是泉州人,爸爸妈妈小时候因为发烧用药失误变成了聋哑。”吴艺珠的妈妈正坐在椅子上做钩线,看见有陌生人进屋,立刻站了起来。吴艺珠赶紧用手语和妈妈交流,“我和妈妈说,你是《泉州晚报》的记者,来家里采访”。
吴艺珠说,在6岁之前,爷爷奶奶还健在,那时的她并不需要学习手语,只要和爷爷奶奶沟通,他们就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父母。“后来爷爷奶奶过世了,我就必须要自己学习手语,才能和父母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吴艺珠完全不懂父母在比划什么,父母着急表达,她着急理解,“爸爸妈妈想了一个招数,就是在比划的同时用眼神来指引我。”例如当父母比划关门的手语动作时,就会先将手指向门,然后做关门的动作,并且用眼神将意思传递给她。
慢慢地,在和爸妈的交流过程中,吴艺珠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后来爸爸妈妈就会开始比划一些比较复杂的手语,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写在纸上让我明白。”也因此,吴艺珠比同龄人多认识了一些常用字,从读幼儿园开始就会自己阅读简单的故事书。
阳光乐观 以父母为骄傲
父母都是聋哑人,与正常人交流有困难。吴艺珠学会了手语之后,便当起了爸爸妈妈的翻译。“家里来客人了,我就会坐在一边,听着他们的聊天内容,帮助他们沟通。”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吴艺珠时常和妈妈比划起手语,她说,她在告诉妈妈聊天的内容。
虽然父母是聋哑人,吴艺珠却没有因为生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自卑,对父母的爱反而更加浓厚。“我很崇拜爸爸妈妈,他们是我的骄傲!”吴艺珠带着满脸幸福的表情说,爸妈听不见,也不会说,但他们心灵手巧。“家里的这几个鱼缸都是爸爸自己动手做的,一点都不比街上买的差。我妈妈还会做钩线,毛线娃娃、毛线抱枕她只要两三天就能做出来,我喜欢妈妈做的手工娃娃!”
老师的小帮手 快乐的小天使
“当你认识她以后,会发现这个小姑娘很爱笑,人缘又好。”泉州市第六中学张子超副校长说:“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如果同学们知道了她的家庭背景会嘲笑她,没想到同学们反而对她很敬佩。”
张校长说,或许这和吴艺珠向来乐于助人有关。“她是副班长和英语课代表,平时会主动帮老师分担班级里的工作。她学习成绩很优秀,当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请教她时,她总会不厌其烦地为同学讲解难题,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而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帮忙。”
据介绍,汶川大地震后,吴艺珠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第一时间送到老师手里,还积极发动全班、全校同学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送去一份爱心;在公共汽车上,吴艺珠不但主动为老人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人时,还会主动帮扶。同学们都说,尽责奉献,吴艺珠当之无愧。
- 上一篇:聋校小学阶段亟需开设硬笔行书课
- 下一篇:FM系统在听障儿童康复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