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浅谈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2-09-26 16:21来源: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特别是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全国基础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聋哑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机体的残疾,他们在学习与生活等诸方面与正常学生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和困难,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我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聋哑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聋哑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等方面。在聋哑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远远高于正常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与聋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障碍相吻合。主要的心理障碍有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等。
1、情绪发展障碍。聋哑学生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惧等。由于听力言语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视觉在聋生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用眼睛来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会使他们自尊心受到挫伤,情绪低落。其实,聋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为敏锐,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所接纳,有的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敌对行为。
2、心理需要障碍。聋生的心理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很多聋儿对父母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母亲。当聋儿已产生孤僻、胆怯等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有的聋儿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这种心理需求被听力语言障碍所影响,家长和老师又忽视他们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3、社会交往障碍。听力言语障碍会妨碍儿童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语言障碍使聋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有的可能因为耳聋而被他人欺负,也可能被认为是能力较低的儿童。在生活交往中,他们会感到自我形象低下,社会表现不成熟,他们怕见陌生人,使他们同正常儿童进一步疏远。这样,容易导致聋儿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脾气暴躁。
4、学习障碍。聋生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问题,由于他们听力言语的障碍,在学习中会出现词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等问题。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的聆听和观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困难很容易使聋儿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发展为厌学。
  以上心理问题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这种影响还随着其年龄及认知水平的不断增长而日趋明显,不及时发现并做好引导工作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聋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封闭、多疑、报复、偷盗、早恋、自私、说谎、孤僻、偏激、固执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多种不良倾向都与其生理缺陷和其生活、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都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二、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道德教育。语言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主渠道,聋生因为残疾,语言发展缓慢,对事物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于抽象的道德知之甚少,甚至有不正确的理解,明辩是非的能力非常低。与正常儿童比较,显得更幼稚和不成熟,心理更脆弱、变异。心理学证明,只有不断提高残疾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后,心理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聋哑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聋哑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化养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使聋哑学生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让他们能认识自己的心理,扬长避短,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2、挫折教育。相比而言,残疾人要比正常人遭遇更多的挫折。因此,应教会聋哑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挫折中奋起,而不至于在挫折中沉沦下去,这对其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质的提高,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挫折教育应从正确认识挫折、受到挫折后的合理反应、不当情绪的克服着手,提高聋生心理调节能力,克服急躁、破罐破摔等心理。
3、人际关系教育。聋哑学生由于交往少,一方面渴望交往,另一方面又不懂如何交往,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尚不自知。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在各种场合中的交往知识、礼仪、技巧,学会了解他人,让他人了解自己,让他们不再封闭自己,去合常人之群,真诚待人。
4、考试教育。主要是对聋哑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考试,对待成绩的好坏,怎样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等方面的心理辅导。特教学校虽没有应试的包袱,但学习仍是残疾学生的主要任务。这种辅导,可改善学生厌学情绪,骄傲或自卑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的目的,使心理素质与智力水平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5、青春期教育。聋哑学生因入学迟,身体发育早,是一群中学生年龄的小学生。“早恋”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学习,还使他们处于一种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的心理紧张状态。因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正确对待异性同学,正确进行同学间的交往,也就成了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高年聋生要进行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的教育,让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异性间的友谊,不使校园变成伊甸园。
6、适应性教育。这种教育是针对聋哑学生的某些问题开展的。它既可联系到社会、家庭,也可联系各个学生心理实际;既可集体辅导,也可个别辅导。总之要有的放矢,力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效果
1、转变教育观念,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端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人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发展智力的教育,又包括发展智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的辅导和训练,而且又是渗透于身体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是残疾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残疾人画家、音乐家、作家自强成功的例子,无不说明,残疾人只有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残疾,才能越过障碍,取得成功。再者,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残疾学生回归社会、健康生活的前提条件,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懂得自尊、自强、自爱才能平等参与各种社会竞争。因此,我们特教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意识到特殊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作用要比智力、肌体的生理机能等因素大得多。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学前的残疾学生得到父母、亲人的爱,入学后的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物,学生们自然把爱转移到教师身上,每当老师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残疾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这种师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而且也能促使残疾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对于青春期的残疾孩子,教师给予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人格上的尊重,他们能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这种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上的爱,既能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有随时帮助残疾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的苦恼就是教师的苦恼,学生的事情就是教师的事情,每个教师都能够和学生分担苦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师生间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
3、细致的班主任工作。我校残疾儿童大多数都住校,大部分时间是和老师们一起度过,班主任的工作是细致的,全面的。学校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进所在宿舍看一看,到卫生区走一走,每周上两个晚自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一些不好的思想行为消失在萌芽之中。班主任利用每天晨会,每周班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并进行个别化教育,使班级学生都能在班主任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残疾学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生造就愉快和谐的班级环境,让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那里感受的是关怀和信任,轻松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4、多种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残疾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承载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积极参与,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学习,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才能懂得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我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舞蹈等)、知识竟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我校开设了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授课。要求所授内容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化为基本原则。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况制定计划,编写教案,课堂内容具体,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形式多样,有措施,有针对性,分别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适应性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以深入持久、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还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具体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6、开展心理辅导,教会残疾学生调整心理的方法。残疾学生的心理极不成熟,与他们接触久了,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任何问题,我们教师都能够理解,并习以为常,但是,学生终究走向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别人却很难理解残疾人的心理,故而容易引发矛盾,给残疾学生的社会交往带来障碍。 学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耐心细致的教师学习掌握残疾儿童心理学,开设起了心理辅导站,针对每个残疾学生的不同心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并进行记载,建立个别心理档案,使残疾学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同时,在辅导中还要教会残疾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比如回避法(即当消极情绪或心理产生时立即避开它,不去钻牛角尖)、自愿法(是减轻顾虑的一种“酸葡萄甜柠檬”的心理现象)、宣泄法(是减轻焦虑的一种方法,但要通过合理渠道宣泄,如诉说、大喊大哭一场)、补偿法(即发挥心理强项,克服弱项)、升华法(即化挫折为动力)等等,使残疾学生学习自觉地抵制和纠正错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并能正确认识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做好自我心理保健。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从平时的锻炼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平时一些性格孤僻软弱的同学,能够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一些平时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同学,能经受住了一些物质上的诱惑,面对问题和压力,大多数同学都能坚强面对。大多数学生都能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聋哑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耐挫折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