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由于听力损失导致言语障碍,择配一台适宜的助听器,是聋儿听觉康复的首要条件。本文对201例验配助听器后6~30个月的聋幼儿进行效果评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名聋儿中,男113人,女88人;4~5岁33人,6~7岁107人,8~10岁61人;听力损失56~70dB(HL)45人,71~90dB(HL)109人,90dB(HL)以上者47人;康复训练时间6个月者74人,12个月者20人,18个月者53人,24个月者17人,30个月者37人。
1.2 评估内容及方法
(1)音频补偿范围评估(数量评估):采用声场测听法,以不同频率的啭音为刺激声[1],在本底噪声小于45dB(A)的安静房间,评估配戴助听器后音频感受范围[2]。(2)言语识别率评估(听觉功能评估)[3]:采用“听话识图”法,选用评估题库[4]双音节词测试卡片,评估配戴助听器后言语感受能力,了解聋儿对言语的最大识别率。(3)语音清晰度评估[5]:采用听觉能力评估双音节词表(或聋儿掌握的双音节词),主试出示卡片,聋儿发音认读。由当地三级人员组成五人评估小组对聋儿语音清晰度进行评估。(4)语言表达能力评估:采用言语能力评估题库“看图说话”应用四级测试卡片,对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估。
1.3 评估标准
2 评估结果
上述结果经方差分析认为,不同训练时间聋儿语言清晰度有明显差异(F=5.9101,P<0.01);经两两比较及q检验认为:康复训练6个月与康复训练1年以上聋儿的语言清晰度差异显著(q=5.1805,P<0.01),训练1年与训练2.5年聋儿语言清晰度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助听器效果的重要性 本文结果表明:(1)助听器效果与语言识别能力呈正相关(r=0.905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助听效果看话范围,语言最大识别率的均值为47.82±15.64(n=33);而助听效果最适范围为94.71±8.89(n=83),二者差值约为50%左右。(2)助听效果与语言清晰度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呈正向相关(r=0.9952,r=0.99),统计学处理差异更显著(P<0.0025,P<0.0025)。
表1 听觉评估标准[3]
表2 语言能力评估标准
表3 听力补偿效果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可见获得最佳助听效果是聋儿康复首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聋儿的发音、辨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引起重视。
3.2 对聋儿的康复训练应克服短期行为 从评估结果表4、表5可以看出,对训练6个月~30个月的聋儿,发音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1)。表达能力与康复训练时间呈正向相关(r=0.9508),发音水平则在康复训练开始6~18月发展最快,统计差异显著(q=5.1805,P<0.01),所以只有长期坚持科学的训练,才能使聋儿真正获得康复。 表4 听力补偿效果与语音清晰度的关系
表5 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
图1 听力补偿效果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图2 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
图3 康复训练时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
表6 康复训练时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
表7 康复训练时间与语言清晰度的结果分析
3.3 康复评估的意义 康复评估是采取量化的方式,对聋儿的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阶段性和跟踪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聋儿的听力学措施及语言教学提出针对的指导意见。评估结果表明,聋儿配戴助听器后,在250~4000Hz都能获得理想的听力补偿,助听效果为最适范围,聋儿语言识别率在90%以上。对于这类聋儿在康复教学中,应注意强化听力训练,使聋儿尽快建立听觉中枢优势[6],提高聋儿听辩语言能力促进其言语发展。在助听效果为适合或较适合范围的聋儿,其言语识别率分别是70%~80%、80%~90%,所以在康复训练中以听觉为主,看话为辅的教学手段,以便强化聋儿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对于助听效果在看化范围的聋儿,其言语识别率在44%~69%,这类聋儿只靠听觉很难正确理解语言,在康复训练中看话和听觉训练同等重要,采用全面交往法教学更适合这类聋儿。通过对聋儿听觉能力评估和语言能力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为聋儿确定康复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判断康复效果,对于提高聋儿康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介:孙喜斌(1954-)长春人,男,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听力学、聋儿助听器选配及听力语言康复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名聋儿中,男113人,女88人;4~5岁33人,6~7岁107人,8~10岁61人;听力损失56~70dB(HL)45人,71~90dB(HL)109人,90dB(HL)以上者47人;康复训练时间6个月者74人,12个月者20人,18个月者53人,24个月者17人,30个月者37人。
1.2 评估内容及方法
(1)音频补偿范围评估(数量评估):采用声场测听法,以不同频率的啭音为刺激声[1],在本底噪声小于45dB(A)的安静房间,评估配戴助听器后音频感受范围[2]。(2)言语识别率评估(听觉功能评估)[3]:采用“听话识图”法,选用评估题库[4]双音节词测试卡片,评估配戴助听器后言语感受能力,了解聋儿对言语的最大识别率。(3)语音清晰度评估[5]:采用听觉能力评估双音节词表(或聋儿掌握的双音节词),主试出示卡片,聋儿发音认读。由当地三级人员组成五人评估小组对聋儿语音清晰度进行评估。(4)语言表达能力评估:采用言语能力评估题库“看图说话”应用四级测试卡片,对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估。
1.3 评估标准
2 评估结果
上述结果经方差分析认为,不同训练时间聋儿语言清晰度有明显差异(F=5.9101,P<0.01);经两两比较及q检验认为:康复训练6个月与康复训练1年以上聋儿的语言清晰度差异显著(q=5.1805,P<0.01),训练1年与训练2.5年聋儿语言清晰度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助听器效果的重要性 本文结果表明:(1)助听器效果与语言识别能力呈正相关(r=0.905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助听效果看话范围,语言最大识别率的均值为47.82±15.64(n=33);而助听效果最适范围为94.71±8.89(n=83),二者差值约为50%左右。(2)助听效果与语言清晰度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呈正向相关(r=0.9952,r=0.99),统计学处理差异更显著(P<0.0025,P<0.0025)。
表1 听觉评估标准[3]
康复级别 | 音频感受范围(Hz) | 言语识别率(%) | 助听效果 |
1 | 250~4000 | ≥90 | 最适 |
2 | 50~3000 | ≥80 | 适合 |
3 | 250~2000 | ≥70 | 较适 |
4 | 250~1000 | ≥44 | 看话 |
康复级别 | 语言清晰度(%) |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年龄“岁”) |
1 | 86~97 | 4 |
2 | 65~85 | 3 |
3 | 30~64 | 2 |
4 | 简单发音 | 1 |
言语识别率(%) | 听力补偿效果 | 最适 | 适合 | 较适 | 看话 |
人数(n) | 83 | 51 | 34 | 33 | |
平均值(X) | 94.71 | 88.18 | 82.24 | 47.82 | |
标准差(S) | 8.87 | 9.98 | 12.03 | 15.64 |
3.2 对聋儿的康复训练应克服短期行为 从评估结果表4、表5可以看出,对训练6个月~30个月的聋儿,发音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1)。表达能力与康复训练时间呈正向相关(r=0.9508),发音水平则在康复训练开始6~18月发展最快,统计差异显著(q=5.1805,P<0.01),所以只有长期坚持科学的训练,才能使聋儿真正获得康复。 表4 听力补偿效果与语音清晰度的关系
语言清晰度(%) | 音频补偿范围 | 最适 | 适合 | 较适 | 看话 |
人数(n) | 83 | 51 | 34 | 33 | |
平均值(![]() |
83.66 | 72.50 | 61.11 | 44.38 | |
标准差(s) | 12.90 | 16.01 | 21.09 | 20.61 |
语言表达能力 | 音频补偿范围 | 最适 | 适合 | 较适 | 看话 |
人数(n) | 83 | 51 | 34 | 33 | |
语言年龄(Y) | 3.10 | 2.66 | 2.28 | 1.58 | |
标准差(s) | 0.96 | 0.89 | 0.71 | 0.89 |



表6 康复训练时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
语言表达能力 | 康复训练时间(月) | 6 | 12 | 18 | 24 | 36 |
人数(n) | 74 | 20 | 63 | 17 | 37 | |
语言年龄(Y) | 204 | 2.38 | 2.93 | 3.06 | 3.14 | |
标准差(s) | 1.08 | 0.6 | 0.82 | 0.92 | 0.75 |
语言清晰度(%) | 训练时间(月) | 6 | 12 | 18 | 24 | 26 |
人数(n) | 74 | 20 | 53 | 17 | 37 | |
语言年龄(Y) | 2.55 | 2.70 | 3.14 | 3.12 | 3.28 | |
标准差(s) | 0.95 | 0.98 | 0.83 | 0.96 | 0.68 |
- 上一篇:学习听觉璋碍学生教学法的目的
- 下一篇: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