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创新教育在聋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2-07-14 09:00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几年来聋校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取得的一定的教育成果。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大胆探索,进行了运用尝试。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致使他们在理解、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聋校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对教材进行了“艺术化”处理。
   1.调整顺序
    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作了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顺序是基本的,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教学中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更新内容
    聋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聋生对其很难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有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进行了删减,并根据聋生实际补充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重新组合
    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过多地着眼于训练的梯度和密度,把一块知识分析得很细,一点点“喂”给学生,“小步子”前进,反复训练。这样的内容组织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因为没有紧紧抓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这一条主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会“模仿”的多,会“创造”的少。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实际,敢于调整重组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方法和能力。
    二、对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化”处理
    教学形式“学生化”是指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摒弃以讲为主、强行灌输的做法,还给学生“主人”的地位,给他们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去完成教学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形式进行了“学生化”处理,具体形式如下:
    1.师生互动式
    师生互动式就是由以前教师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时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敢于向教师提问题,形成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气氛,从而引发他们积极进去和自由探索的创新心理需求。
    2.合作交流式
    师生互动式虽说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各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不均衡,要促进聋生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努力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我打破原来的“座位式”教学,组织“合作交流式”的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这种形式体现了聋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聋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弥补了过去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交往的不足,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真正活跃起来。
    3.自学探索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他们学到的一点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许多多的新知识要靠他们自己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他们适合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学目标,教给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改变以往学生“被动跟从学”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使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教材──教学”为中心,从而更能体现出教学形式的“学生化”。
    三、对教学评价进行“灵活化”处理
    评价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教育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新知和创新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对聋生更应注意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多样化及激励性。
    1.内容全面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参与、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既要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策略的有效性、准确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等,又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感情和态度。
    2.形式多样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聋生学习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局部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表现进行评价。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方式积极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成功。由此,对聋生学习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要有利于使每个聋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促进聋生的发展,有利于聋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聋生已掌握了什么,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要注重通过对聋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