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愉快的游戏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维持注意力,而游戏恰恰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是没有负担的,轻松愉快的。如:在学习第二册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可以做“数的排队游戏”,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教师把分别写有0、25、30、15、20、5、10的七张卡片分发给七个同学,再引导说:数字数字来排队,从小到大排一排。要求持卡片的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到台上排队后,让全班学生按顺序读出数字:0、5、10、15、20、25、30通过形象生动的游戏活动,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数的排列顺序。
二、生动的故事
针对一年级学生思维具有很大形象性的特点,我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化为有趣的小故事,寓学于活动之中。如:学生学到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复习课上我以故事引入:“大象爷爷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播放音乐)。”“同学们,大象爷爷收到那么多礼物高兴吗?你的生日想不想收到礼物?老师这儿有份礼物,哪位同学表现好老师就送给他。”紧接着,我用依仗现成的熊猫图片,划分成数块,并编成序号,每块一道算题,学生抢答,算好后按编号到黑板上翻板,当所划分的块数全部翻出,黑板上呈现出一只色彩鲜艳的非常可爱的国宝,数学气氛十分活跃。
三、有趣的比赛
比赛也是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符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可做“指数比赛”游戏。黑板上写排凌乱的一组数,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比赛,教师报题,学生算出得数后,就立即在黑板上指出是几,看谁指的又对又快,为了让全班学生动起来,其他学生做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分。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
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的运用。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我重视指导学生运用教具,通过摆一摆、比一比,建立一些基本教学概念。如:当一位学生出示1个红色小圆片时,另一位学生相应出示3个白色的小圆,两人学具合起来成4,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一个红圆和三个白圆,一共是四个圆。”“红圆一个,白圆三个,红圆比白圆少两个。”……让学生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一方面,理解“一共”、“剩余”、“比多”、“比少”、“同样多”等概念;一方面,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 上一篇:如何帮助幼儿正确发音
- 下一篇: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听障词语教学